2016年11月1日,陕西省公安厅全面深化改革和“四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简报第108期(总第195期),刊登了《安康市汉阴县公安局创新三项举措打造六位一体社会治安联防新格局》文章。全文如下:
安康市汉阴县公安局创新三项举措
打造六位一体社会治安联防新格局
今年以来,安康市汉阴县公安局以创新社会治理为主线,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打造警企联防、警民联巡、警地联勤、警政联调、警队联动、警网联控“六位一体”的治安联防新格局,有力提升了公安机关驾驭动态社会治安的能力和水平。
一、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布好联防之局。一是更新思想理念。在外出考察学习、充分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县局提出了“创新常态社会化巡防机制,深化多警合一巡防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混合编组、联合巡防”的大联巡勤务模式,全面提升对社会面和重点要害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优化勤务模式。在现有警力资源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改革治安部门勤务运行模式,在治安大队设“三队一室”,派出所设“两队一室”,并将派出所刑事案件办理职权剥离,治安部门专职做好治安防范和基层基础工作,通过优化勤务模式,实现工作效能最大化。三是开展走访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年的“走千家、访万户、送平安”活动,以此作为建立治安防控新机制的破题之举,通过对全县人口、场所、企业等的全面走访、统一摸排和集中宣传,进一步提升“两率两度”,着力实现群众安全满意的目标。
二、探索实践、因情制策,强化联防之举。一是警企联防护园区。月河工业、农业园区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连片区域,县局在优化企业安保资源配置的同时,建立了警企联席会议、警企信息联通、警企治安联防等多项制度,落实了保安内防、联合外防、送法进企、走访入企等工作举措,不断深化警企协作机制,提升防范水平。二是警民联巡护家居。为充分发挥群众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县局积极构建民警为主、群众为辅、警民联合的治安防范工作格局,组建了一支由2130名治安中心户长、5150名红袖章、3188名治安联络员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实现了对偏远山区、农村、背街小巷、老旧小区、重点部位的治安管控。三是警地联勤反恐暴。在重要节点,实行四警合一(特警、武警、消防、铁警)混编联勤,巡防范围覆盖城区“街巷路”、火车站、政府机关等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全面防范暴力恐怖犯罪,最大限度挤压其活动空间。四是警政联调化纠纷。建立以公安派出所牵头,综治、司法、工商、土管、林业、卫生、信访等若干部门协作配合的“1+X”矛盾纠纷联调机制,严格落实首问首接责任,矛盾纠纷一旦超出公安独立调解范围,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调工作。今年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00余起,均实现了“一站式”化解。
三、以点辐射、扩面增效,织好联防之网。一是打造“处置网”。建立“人室合一”的联勤巡防模式,以城区流动警务室、社区警务室为中心,按照“重点部位3分钟反应、公共场所5分钟处置、涉案区域5分钟封控”的要求,快速处置各类警情和突发事件。截至目前,共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17人,追缴赃款赃物价值20余万元。二是打造“控制网”。实行扁平化指挥,建立完善110“三台合一”和派出所勤务指挥室,依托350兆对讲系统、视频监控、车载无线图传等系统,构建了以110指挥中心为中枢,巡特警、派出所、联防队员等为主的动态接处警指挥平台,实现一点布控,全网响应。三是打造“信息网”。积极拓展工作渠道,充分发挥联防队员来源于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线索的特点,将所有联防队员纳入情报信息员,并积极争取各村(居)委会治保干部、网格员、企业内保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群众支持,及时收集掌握各类情报信息。四是打造“服务网”。积极开展网上网下同步服务,利用微博、微信、门户网站等平台载体,及时推送警情、便民举措等信息,开展警民交流互动,为群众提供了“指尖式”快捷服务。对巡逻中遇到的民事纠纷主动介入,采取群众意见“一线听”、民事纠纷“一线解”、成果转化“一线用”的方式,积极为群众化解纠纷、提供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