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以德治为基础,德治又需要法治作保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纵观现实社会,青少年犯罪逾趋低龄化,何故?是其思想教化出现了偏勃。近日,旬阳县公安局白柳派出所查破一起案件,嫌疑人系一少年小童(化名)。这日,小童搭乘一出租车到白柳,下车时发现座位旁有一部手机(苹果6plus),“顺手牵羊”揣进了自己的衣篼里。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引起驾驶员的警觉。下车后小童迅速躲进北站候车大厅,当警察前来调查时,小童出于害怕,悄悄的溜进厕所,将手机丢进了垃圾桶里。最后,在受害人的指认下,小童交代了作案经过……
这是一起小案件,但反映出我们在强化“法治之手”的同时,却弱化了“德治之手”。小童在偷窃的过程中,“密窃、躲避、毁证”显示出了他对法律的敬畏,是知法、懂法的。但是,由于内心的不阳光、不道德,让扭曲的心灵左右了自己的理智,以致犯了错、违了法。在法律包容给青少年违法犯罪施之以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重视道德教化,净化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通过现象看本质,白柳所目前正在积极打造的“三室一体”,即户籍室、警务荣誉陈列室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可以说是把工作抓在了点子上,找准了法制与教育的结合点,让我们拭目以待。(签发人:张成记编辑人:贺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