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五位一体”警务建设要下苦功夫
■强警论坛
陈宏恩
“深化‘五位一体’警务建设,是打造‘五个过硬’公安队伍的基础工程;打造‘五个过硬’公安队伍,应以政治建警、素质强警、绩效励警、依法律警、文化育警为切入点,坚定信念、提升素质、转变作风、树立形象。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打造“五个过硬”公安队伍,必须在深化政治建警、素质强警、绩效励警、依法律警、文化育警“五位一体”警务建设上下苦功夫,才能确保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深化“五位一体”警务建设,是打造“五个过硬”公安队伍的基础工程 深化“五位一体”警务建设,是打造“五个过硬”公安队伍的基础工程;打造“五个过硬”公安队伍,应以政治建警、素质强警、绩效励警、依法律警、文化育警为切入点,坚定信念、提升素质、转变作风、树立形象。 坚持政治建警,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作为一支纪律部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始终保持向党中央看齐,切实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从严治警方针,按照公安部关于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将从严治警与从严治党相对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定政治信念,筑牢忠诚警魂,打造忠诚警队。 坚持素质强警,是提升民警应对新任务的有效途径。当前,基层民警素质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譬如,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经验和能力,一些民警还存在对单警装备、枪械使用不熟练等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练为战”思想,狠抓实战训练,确保在出现不安全因素时能够迅速处置,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绩效励警,是提升民警干事创业动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公安机关在目标责任制考核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推出了队伍分级分类管理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大大提高了广大民警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实践证明,推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绩效管理,是确保政令警令畅通,提高广大民警的工作能动性,促进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的有效手段。 坚持依法律警,是大力推进从严治警的迫切需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坚持以法治思维引领公安队伍建设,以法治方式解决公安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公安队伍作风建设整体上趋于良好发展态势,但在看到主流的同时,仍然要看到还存在执纪不严等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完善各项法律、规章和制度,实现依法管警。 坚持文化育警,是提升公安队伍形象的有效方法。公安机关处在调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最前沿,极易被推上社会舆论关注焦点的“风口浪尖”。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容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有不规范极易给公安机关带来负面影响。提升队伍形象,既是对公安机关形象的维护,也是对公安机关执法权威的维护,需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有的放矢地提升单警形象,进而提升整个队伍形象。 打造“五个过硬”公安队伍,是引领“五位一体”警务建设的航标导向 打造“五个过硬”公安队伍,是公安机关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引领“五位一体”警务建设的航标导向。 要以抓党建为统领,建立政治建警体系,确保政治过硬。公安政治工作,党建是龙头。基层公安机关要突出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固化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所队室周一例会制度,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增强广大民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要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突出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开展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以抓战训为重点,建立素质强警体系,确保业务过硬。要围绕中心抓战训,按照理论与实践、专职教官和理论教官、主管部门和业务警种、走出去与请进来、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思路,构建“大教育、大培训”格局。要深化机制促战训,通过开办各级领导培训班,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战略思维、依法履职、决策指挥和应对复杂局势的能力;根据形势任务和一线实战需求,创新“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对基层民警开展不少于15天的集中统一实战训练;围绕反恐维稳、应急处突等实战需要,对一线执法执勤民警集中开展武器警械实战培训,选派实战实训教官和中青年骨干教官开展研修、送教和调训,建立公安专业人才队伍和教官库,使教学组织更加贴合“教、训、考、用”一体化。 以抓考核为推手,建立绩效励警体系,确保责任过硬。要做好分级分类考核,建立完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机制,在民警中开展“五能五会”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年活动,制定分级分类考核指导意见和考核奖惩办法,激发队伍活力。要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细化量化分解,明确包抓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采取“月通报、季点评、半年总结、全年总评”方式,将考核成绩与争先创优、职级晋升等挂钩,真正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营造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以抓铁规为导向,建立依法律警体系,确保纪律过硬。要明法纪,守条规,对照检查,自我矫正,预防在先。要守纪律、讲道德,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严执纪、拒诱惑,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坚持“严是爱、宽是害”,始终将“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贯穿队伍管理始终,不越“高压线”,以铁的纪律打造铁的队伍。 以抓典型为动力,建立文化育警体系,确保作风过硬。要提高宣传策划能力,紧抓主流媒体、电视媒体、自媒体等宣传阵地,开辟微博、微信等外宣渠道,大力宣传各类先进事迹,提高公安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要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大力弘扬各类典型,以示范引领、典型辐射带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做亮警营文化品牌,积极创新活动方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具有当地特色的警营文化成果。 坚决破解“五重五轻”问题,为推动“五位一体”警务建设提供保障 “五位一体”警务建设机制施行以来,给基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因此,公安机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破解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五重五轻”的问题。 破解重业务、轻教育的问题。一些基层领导说起业务工作头头是道,很有办法。但是,谈到思想政治工作,总认为是虚活儿,要么推脱、要么搁置,一些政工干部不务“政业”,导致少数民警不注重政治学习和思想上进,对政治理论学习走过场,放松了自身要求,从而滋生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心态,给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破解重业务、轻教育的问题,通过对民警进行常态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最大限度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破解重权力、轻执行的问题。新常态下,民警执法权力、执法程序日趋透明,各项规范公权力及其执行人员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于规范权力运行、倒逼公务人员规范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全面依法治国都具有极其重大意义。但是社会处在转型时期,一些民警重权力、轻执行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公安执法公信力。因而,要通过规范执法、提升素质来坚决杜绝不敢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发生。 破解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目前,公安机关警种繁多、工作涉及面广,但公安队伍建设制度零散,没有形成体系。虽然各地在队伍管理方面相继推出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却没有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形成体系性的、兼顾多方面的、具有可持续性运用的队伍建设体系,造成很多方式方法在运用时“生搬硬套”,形成队伍建设与教育管理“两张皮”。 破解重培训、轻应用的问题。目前,基层民警素质参差不齐,少数民警难以适应公安工作需要。各级公安机关非常重视民警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技能比赛、练兵比武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基层由于体制编制制约,仍然存在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不能“对号入座”,造成专业特长“无用武之地”。 破解重用警、轻优警的问题。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都认识到从优待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尽量想办法、花心思加大从优待警工作力度。但由于受基层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从优待警政策无法正常开展,落实到每位民警时往往有心无力。如果长期下去,必将严重制约和影响广大民警工作积极性。因此,必须引起各级公安机关党委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建立从优待警长效机制,结合实际认真加以解决。 (作者为陕西省安康市公安局江北(高新)分局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