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公安考察学习报告
2017年6月 29日至 7月 2日,宁陕县公安局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魏阳升带队一行6人通过实地观摩、现场调研、当面交流等方式,对余杭公安分局联勤指挥部、合成作战中心、南苑派出所,海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海洲派出所和海宁市看守所等单位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浙江之行,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到了沿海地区公安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果,使我们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学习了经验,启迪了思维,现总结如下:
一、 几点感受
近年来,余杭公安分局、海宁市公安局紧紧围绕省厅“云上公安.智能防控”第一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精神为引领,敏锐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时代发展趋势,以全警适用为核心,以大数据资源为基础,以智能平台为依托,以警务流程标准为纽带,以考核评价体系为保障,打造一个循环互动、螺旋发展的现代警务模式。
感受一:思想理念新。此次之行,感受最大之处,莫过于兄弟单位互联网思维方式和“融合联动”“融合共享”的新理念、新思想。在警种融合方面,如:余杭分局在联勤指挥部建立的反诈中心,在受理110接警的同时冻结止损;海宁公安局建立的执纪执法监督中心,推进法制和督察信息互联、空间互通,实行网上网下24小时同步督察,及时矫正苗头、扑灭隐患,确保执法办案和内部管理不出问题。在科技融合方面,两地将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入公安工作,搭建专业合成平台。统一设计规则一致的综合平台,将所有业务系统纳入,打通接口,集中所有数据进行比对、碰撞,建立联系。同时一线警力人手一台“警务通”,与公安主页、专业合成平台、综合指挥平台打通,实现移动办公、移动侦查、移动办案,实现全时空合成、全警种参与、全数据共享。又如,海宁公安局打造的全国首个“智慧监所”,在看守所引入物联腕带等核心设备,全方位融合监所内外科技、警力、资源,探索实践集监所智能管理、信息(警种)互联互通、民警减负增效、网上履职督导、社会互联共建于一体的“智慧型”监所建设,获全国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在数据融合方面,余杭分局建设的“慧眼”系统,同步纳入区级13个职能部门数据,实时汇聚共享本地数据总量达200多亿。海宁市公安局抓住公安信息、外网信息、社会信息三大源头,整合全市水、电、油、气等各行业共69类50亿条信息数据,全部置于公安归口,并标准化建库导入,为数据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感受二:科技创新实。两地都能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警务工作插上信息化、数据化的翅膀。特别是鼓励民警微创新。如:余杭公安分局建立数据应用实验室,构建专战一体的6人软件团队,开发可视化联动辅助系统,解决快速反应视频同步难问题。开发应用移动微卡口,实现人车关联,即通过车牌号对车主比对分析,比对碰撞成功后,第一时间实现预警拦截。全面推广“人手一台”的执法记录仪,并与警情自动关联。试点人脸识别技术,RFID射频技术,做到“人过留影、机过留号、车过留牌”,初步建成基于前端多维感知源的物联网警戒圈。又如海宁公安局,自主研发智慧分析模型、工具80余个,通过系统间融合贯通,打造海宁公安百度、全网轨迹分析等大型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人、车、物的“一键式”研判分析、比对碰撞。与公安部大数据实验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新视频结构化处理。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共建全国首个县级城市交通畅通技术示范基地,打造灵敏交通感知体系。联合交通部门建设“红绿灯”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以实例警示,以体验教育,带动全社会交通守法意识提升。创新五级“微信警务室”建设,集聚宣传、信息、应急等综治资源,打造平安建设“共同体”。创新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全面推行出租房“二维码”管理和APP信息上报。
感受三:文化氛围浓。两地都能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建警之魂,把“无限忠诚、走在前列”为内核的党建带队建思路,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提出打造“五铁”警队。所到之处均能感受到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浓郁文化氛围,优美的警营环境,如两地公安在第一时间、醒目位置悬挂了习近平总书记“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特别是海宁市看守所打造“不忘初心、匠心筑梦”载体,将历程、成绩、奉献、创新有机融为一体。海州派出所在办公楼进行走廊文化和楼梯文化布展,分别提炼“警之忠魂”“警之掠影”“警之神采”作为每层的主题,用图文形式将派出所变迁、民警日常工作、队伍建设相关情况进行展示,增强民警的归属感,提炼派出所工作“十心”理念和“五让五不让”核心价值观,在楼梯墙面设置“一警一景”风采墙,凝心聚力展风采。在办案区提炼“以法为教、执法如山”执法精神,要求民警形成“法在必行、令在必信”的执法素养。划分出专门空间,建成“茶歇室”,配备咖啡机、煮茶器、电子阅览室等,供民警休闲、交流,整修健身房,添置跑步机、动感单车、杠铃等运动器材,筹建“创意空间”,设立“点子墙”“回音壁”“感悟栏”等板块,用有形阵地促使民警“金点子”征集常态化,鼓励民警为派出所建设群策群力。
二、 几点启发
启发之一,思路决定出路。这次考察学习,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思想解放应成为思维惯性、永无止境。两地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效的秘诀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如:提出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口号。
启发之二,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如:坚持以问题解决问题的导向,自下而上倒逼系统开发,通过科技信息化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联动,规范化执法,服务公安大局,反哺公安基础工作。
启发之三,数据产出数据。大数据是一种资源、是一种产业。所到之处,都十分重视数据的采集、应用,树立了“从服务中采信息”的理念,通过“花钱买信息,向社会要信息”等方式不断充实数据总量,进而把数据进行清洗、入库、建模、研判,实现数据直接支撑实战。
启发之四,实干决定实效。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实干。每到一处,都能切身感受到领导身体力行,率先示范,民警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本领过硬。“人人能汇报,个个能介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 几点思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感叹浙江警方在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个人认为,学习浙江经验,消化吸收考察成果,实现追赶超越,应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在内外结合上下功夫,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在反思工作、改进作风上下功夫,在提升能力、实现进步上下功夫,具体从四个方面努力:
(一)基础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在深化建设、深度应用、反哺基层、服务实战上下功夫,逐步构建“数据充实、高度共享、应用充足、效能显著”的信息化工作格局,努力实现“管用、实用、好用、爱用”的目标。一是抓住基础信息获取收集这个重点,健全完善基础信息全警采集、录入、应用追溯机制,倒逼夯实信息化基础工作。全面推行“核查 +即录入”工作模式,确保基础信息完整准确、动态鲜活,为共享研判、实战精准、深度应用提供源头活水;二是破解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这个难点,探索用统一的标准横向打通各警种的系统和平台,实现无缝对接、高度共享、深度应用,改变长期以来平台林立、门户森严的困境。三是紧扣服务实战应用这个关键,以破除警种、层级壁垒,推进合成作战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情报—行动”工作模式,加强网上比对、网上作战、网上应用能力的提升,探索实战应用战法和经验,服务决策指挥,引领警务实战和基础防范,加快推进基础信息实战应用,促进基础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四是以前瞻性战略定位,统筹规划全局科技信息化建设,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局信息化建设应用领导小组,建立科技信息化项目的报备,评审、评估、问责机制,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对建好的科技信息化项目,严格落实质检验收,评估产出比提升效益。 同时,鼓励民警“微创新”、“微发明”,采用小软件开发申领、内部评估奖励方式,拓展“复合型”的专业科技实战人才。
(二)常态实战是公安机关的最大特点,实战能力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根本标准。警务实战化是对公安工作最本质的要求,只有坚持从实战出发,一切围绕实战,一切为了实战,才能确保打赢打胜。无论是基层一线还是机关部门,都有实战要求,都要向实战化转型,着力构建体现实战特点、符合实战要求的现代警务机制,实现指挥更扁平、防控更严密、打击更有力、反应更迅速、处置更高效的目标。一是以建立“实战型”指挥中心为平台,细化明确值班勤务、应急处置和技术保障等岗位职责,规范值班管理、信息处理、情报研判等工作,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及特点规律,重点开展应急处突、群体性事件处置和快速集结等实战指挥训练,努力构建“练中促战、战中促练”实战组训模式,大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综合指挥能力;二是变革警务机制,把“信息化建设、数据化实战”贯穿始终,努力构建情指一体、情侦结合、合成作战的实战模式,实行集约打击。三是探索推进部门内部警力编制的灵活动态调整、科学有序流动,提高警力的动态调配、使用效益和实战效能。如:警组制。
(三)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途径。围绕建设法治公安目标,建立完善权力清单制度,紧紧围绕执法主体建设这个核心,着力打牢完善执法制度这个根本,牢牢把握从严执法这个关键,树立法治理念、坚定法治信仰、践行法治原则,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成为一种行为准则和工作习惯。一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更加注重执法主体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解决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依托轮值轮训、旁听庭审、法律考试等形式,分批、分层次、分岗位开展执法规范化培训,着力打造专业化执法队伍;二是建立健全办案场所管理使用制度,明确管理使用标准,强化工作职责落实,以标准化、流程化来规范具体执法行为,切实将“四个一律”要求落到实处;三是用科技的手段落实执法监督。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建立覆盖全部警务、勤务的工作流程规范和证据标准体系,使每项警务、勤务均有详细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倒逼公正执法,确保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个执法环节上都体现社会公平、彰显法律正义。
(四)加强正规化建设,始终是贯穿公安队伍建设的一条主线。队伍正规化建设是公安队伍长足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履行好治安管理和反恐维稳的根本保障。一是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建警之魂,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结合宁陕实际,提炼锻造宁陕公安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加强教育引导,在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务求效果上下功夫,在提高层次、深化理解、转化成效上做文章,真正夯实队伍思想根基,铸牢忠诚警魂;二是始终把能力建设作为强警之要,确保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本领过硬。首先要突出抓好素质能力培训,在强基固本上下功夫。其次要突出岗位专业能力练兵,在到岗到人、实用管用的精细培训上下功夫;三是始终把纪律作风建设作为治警之基,确保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深化经常性警示提醒,加强常态化监督检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持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引导民警自觉规范约束言行,达到“学条令、明职责、严纪律、正秩序”的目的,全面提升队伍正规化管理水平。
(作者:宁陕县公安局指挥中心 高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