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总220期)由省政法委主办的《政法天地》月刊刊登推广旬阳县公安局微警务改革创新文章。现全文转载如下:
旬阳“微警务云”构建新型警民关系
今年以来,旬阳县公安局以“互联网+”为创新驱动,着力打造两e双微工作室+所队室警务群+行业系统、社区警务、“两代一委”微信交流群的“微警务云”,搭建警民交流互动新平台,树立“全警参与,人人公关”的理念,扎实有效推进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构建了新型和谐警民关系。
做精“两e双微”,构建全媒介微警务。积极探索创新“微警务云”理念,依托旬阳公安门户网站、e信·手机报、政务微博、微信平台,开展“微发布”、“微话题”、“微服务”、“微互动”,建立“每日发布、实时回复、热点回访、焦点导控”工作机制,对接主流报刊、网站、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介,重点推出“话警营、走基层、亮品牌、微访谈”等亮点栏目,讲好警察故事,发好公安声音,传递正能量,树立旬阳公安新形象。目前,“两e双微”关注数达22万,平台累计发布警务信息7500余条次,编发专栏宣传文章56篇,社会媒体刊发、转载两e双微工作室发布的稿件达千余条次。
做大“微警务群”,构建全覆盖微矩阵。由“两e双微工作室”负责牵头,大力整合所队室、行业系统、社区警务、“两代一委”等资源,建立所队室警务交流工作群,辖区行业系统警务工作群、社区警务工作群、“两代一委”交流工作群,构建起了全覆盖的微警务矩阵。目前全局各部门共建立特行、寄递物流、网吧、驾驶员等行业警务群32个,入群人数达9000余名;全局各派出所共建社区警务群308个,入群人数达20余万人,实现了旬阳公安微警务全县范围“到村、到组、到户”全覆盖。近日,蜀河派出所接到曼湾村群众求助,称一智障男走失。该所及时将其信息发布于社区警务群、朋友圈、治安微博等社交平台,不到半小时,微信好友打来电话,称在西安市城南客运站看到该男子,并发来与该男子的合影照。经家属确认后,成功将其带回。4月2日,甘溪派出所在社区警务群收集到一条重要信息,称施家坡村有两人疑服农药自杀,民警立即赶往事发地,在得到民警及时送医救治后,挽回了两条生命。后经调查知,二人因矛盾纠纷负气自杀,民警遂耐心化解,消除了嫌隙积怨,赢得群众好评。
做强“三方互动”,构建全方位微主导。紧贴公安工作实际,围绕“民情、民意、民生”,积极搭建警媒、警民三方联通互动、沟通、交流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微公关”模式。警民互动“零距离”。依托门户网站局长信箱、警民互动、投诉举报板块,微信微博“微警情、微互动”窗口以及警民交流工作群,畅通联系渠道,倾听百姓诉求,广纳民意,不断改进公安工作,推动队伍建设。回应关切“零延误”。对群众反应的问题,坚持有问必答,做到发现快、核实快、处置快、回复快。建立周研判会商制度,将一周内群众关注的有关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的热点、焦点问题设置成一至两个“微话题”,组织相关警种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利用微博、微信、警民交流工作群与群众交流互动。舆论引导“零炒作”。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重点,着眼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有效利用警务微信微博在舆论引导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主动、深入、广泛地搜集舆情,抢占舆论制高点,牢牢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有力挤压炒作空间和谣言传播空间,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平台运行以来,通过“微互动”收集社情民意,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160余起,舆情引导1.5万余条次,群众转发达5.9万余人次,提升了旬阳公安影响力和公信力。
做实“信息警务”,构建全时空微服务。以打造“微警局”民生警务升级版为着力点,有效整合办事服务资源,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搭建“办事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功能,加大旬阳公安官方微博、微信“双微”平台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搭建办事服务平台,变“人在路上走”为“事在网上办”,让群众享受“指尖上”的服务。不断巩固和深化执法公开,增强制法透明度,提升执法公信力。目前共接受群众咨询2800余人次,落实网上办事2300人次。搭建“安防宣传”平台。以提升“两率两度”为目标,推出“每周警情”,向社会通报辖区治安情况。积极探索线索举报“微信红包”奖励机制,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活动。搭建“宣传推介”平台。以“微信评警”为手段,注重公安队伍建设、先进典型人物的挖掘和宣传,推出亲民爱民、执法为民的先进典型,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的敬重和信任。大力推介创新社会管理的新举措、新亮点以及取得的成效,有效提升旬阳公安的美誉度。在首届旬阳公安“十佳杰出警察”评选和第二届“五一”警营文化周书画摄影大赛“微投票”活动中,群众参与率分别高达50.7万人次、6937人次,点赞数分别高达350万人次和58509人次。通过“微访谈”等形式,宣传推介先进典型2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