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宁陕县公安局聚焦“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公安工作提档升级
安康市宁陕县公安局聚焦“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智慧”“协调+合成”“绿色+民生”“开放+服务”“共享+共赢”的“五位一体”发展路径,有效破解了基层公安工作发展难题,实现了公安工作提档升级。
一、创新驱动,打造基层智慧警务。一是深挖科技潜力。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封口扎边视频监控网,集成视频巡查、行为分析、智能运维等功能,不断提升科技导侦能力;推行“1+1+
二、协调保障,打造全域合成警务。一是实行全域化指挥。借助平安城市视频监控改造契机,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打造“一厅三中心”,创新推出“1+3+N”全域化指挥调度新机制,设立了由政府办公室、综治、公安、信访、司法、卫计等20多个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部,构筑起政府应急联动、110接警、视频监控、情报研判、合成作战等“五位一体”的“大指挥”格局。二是实行全域化管理。积极与县旅游部门协调,创新打造“一室两站三队”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警务新机制,在重点景区打造了一批“警务室、微型消防站、景区外国人工作服务站、景区保安巡逻队、旅游交通管理队、应急救援队”,有效实现了旅游、公安、卫计、双创、乡镇等部门的协调联动,进一步推动景区安防服务能力提档升级。三是实行全域化应急。将全县应急中心设在县局,建立公安牵头、相关部门联动处置的“1+N”快速响应处置机制,实现重大警情及时共享,全县部门高效联动,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有关部门能迅速进入应急中心调度指挥,有效提升了全域合成联动处置能力。
三、绿色引领,打造四色生态警务。一是打造绿色警务。全面落实“河长+警长”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公安局局长任总警长,局党委班子成员任流域警长,派出所所长任乡镇警长,警务室民警任村组社区警长的“四级警长”体系,始终保持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严打高压态势,为保“青山绿水”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打造红色警务。以“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活动为主线,传承江口烈士革命精神,扎实开展了“弘扬江口革命精神、筑牢对党忠诚灵魂”“亮明党员身份、强化党员意识、发挥先锋作用”“继承革命光荣传统、永葆共产党员本色”等系列红色活动,不断增强民警“四个意识”。三是打造“白色”警务。针对汉回风俗习惯不同和治安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在宁陕县江口镇回族镇创新推出“回族镇治安自治”工作机制,将基层经验丰富、群众工作扎实的江口籍回族民警调整到江口派出所工作,有效解决了汉回习俗差异导致的矛盾问题。四是打造“蓝色”警务。扎实开展“2017秦鹰”“打击盗抢骗”“三打击一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严打“盗抢骗”“黄赌毒”“环食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实现了刑事、治安发案“双下降”,破案“双提升”的目标,为群众生活营造了安宁的“蓝天”。
四、开放发展,打造创意民生警务。一是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创新推行农村道路“125”联勤、国省道“123”路警联勤联动机制,设立劝导站20余处,及时发现、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推行户籍、出入境等“预约办理”“错时办理”“绿色通道”“送证上门”等便民新举措,有效丰富了民生警务内涵。二是由纸质办公向指尖推送转变。启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和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办事流程、注意事项、表格下载等工作上网,方便了群众办事;开通派出所微信公众号,在醒目位置张贴微信二维码,将报警电话等事项通过扫微信二维码方式向群众公开,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最新政策、工作情况,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支持公安工作。三是由复杂繁冗向便捷高效转变。深入推进机动车预约检验服务、五类车驾驶证异地年审、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等便民措施,启动了摩托车带牌销售业务,开展了无户口人员登记百日专项行动,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水平。
五、共享支撑,打造双向共赢警务。一方面是对外高效联动。在全市率先建成12345热线,将110报警平台与12345政府便民服务热线对接,着力打造“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有序分流、各负其责,社会联动、服务群众”的非警务报警分流对接工作机制,有效为110进行了减负;拓展旅游警务“一室两站三队”外延,建立了环秦岭公安机关治安联络机制,实现了边际联防、互通工作信息,有效推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另一方面是对内深度共享。按照常态+战时、指挥+实战模式,建成合成作战中心,设置“四区、八席”,融合网侦、图侦、技侦、情报信息资源,整合110接处警、350兆集群、电子地图地理信息、视频监控、旅馆业等20余种系统资源和工作手段,将各类技术资源集约管理,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按照“大案同步、小案按需”原则,常态开展情报研判,向一线实战部门推送所需研判产品,有效发挥了信息科技的综合效能,提升了服务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