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从山区警力流失看队伍建设“痛点”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9日 来源:白河县公安局 【字体:

 

从山区警力流失看队伍建设“痛点”

通迅员 戴建秦

近年来,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和警务保障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基层警力流失问题不容忽视,这一问题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边远山区尤为突出。记者以今年8月下旬对陕西省白河公安局警力流失现状进行的调查为例,就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安队伍建设作一探析。

基层警力流失现状分析

白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内90%的面积为山区。白河县公安局共有正式民警163名,2014年至2016年,全局共流失警力17 (不含退休、病故等自然减员),占现有警力10.4%。其中20142名,20156名,20169名。这些人员呈现以特点:

从文化程度看,高学历民警占比大,其中大专学历5名,大学本科学历12名,具有学士学位的6名。从年龄构成看,年轻民警居多,“70后”有3名,“80后”有11名,“90 后”有3名,平均警龄 6.5 年,平均年龄 29 岁。从能力素质看,技术民警、业务骨干多,流失民警中,2名是法医,3名是文秘宣传人员,大部分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良好工作经验的青年民警。

从户籍属地看,流失民警多为外地人员,其中5名民警来西安、铜川、渭南、汉中等地,9名民警是安康市其他县区人员。从流失去向看,多数民警回原籍,其中10名民警以离家远、夫妻分居为由调回原户籍地工作,3名调至市级公安机关工作,1名辞职经商,2名调至安康市政府其他部门,1名调至白河县政府其他部门。离职后,13名继续从事公安工作,4人改为从事其他行业。

警力流失折射几个“痛点”

白河县警力流失的问题折射出当前基层公安队伍发展中存在的几个“痛点”——

一是部分民警将边远山区公安工作当成择业“跳板”。白县公安局近3年新招录人员中,公安院校毕业生及法律专业员占比不足6%2016年面向公安院校毕业生设置的 2个招录岗位,甚至因无人报考而取消。调查中发现,8成新招录民警选报考白河县公安局是因为其地处边远山区,竞争压力较小 ,85%以上新招录警员非白河县本地人,报考白河公安成为就业的“第一跳板”,民警从警几年后,就改行、回原籍或调至省市相关单位,形成专业技术人员招不来,外地人员招了走、走了再招的怪圈。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趋于弱化。基层公安机关“一岗双责”落实不足,重业务、轻教育的思想依然存在,部分基层政工干部仍主抓业务,存在“专职不专干”的问题。调查还发现,7成以上青年民警认为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佳或没有效果,致使基层民警凝聚力不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弱化。

三是“惠警难实、待遇偏低”的状况难以拴心留人。当前,基层民警在政治和经济待遇上解决慢,暖警措施落实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如白河县公安局2009年经市、县编办同意设置的基层科级职位,至今仍空缺 27; 以前建立的受伤民警慰问、牺牲民警家属慰问、民警子女高考奖励办法等暖警惠警措施,均因“慰问金”无法落实而“夭折”;一些惠警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也使基民警应有待遇无法落实到位。

四是民警工作压力大,部分民警素质与警务实战要求不适应。白河县警力万人比为万分之七点七,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因退居二线、重大疾病、抽调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民警有15人,一些农村派出所警力不到 5人,警力严重不足。因工作任重、警力不足带来的矛盾十分突出,部分基层民警进取精神不足,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和严格规范的执法要求,显现出不自信和不适应。

加强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基层公安队伍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基层警力流失,需要对症施策。记者在调研中广泛听取基层民警意见建议,归纳如下:

进一步完善警察考录机制,在源头上保证队伍稳定,防止警力流失。 一是适度增加公安编制,可探索性结合政法干警招培养体制改革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带编招录培养,逐步增加基层警力。二是用足用好各种进人渠道,在现有编制情况下实现警力最大化。三是适度对考生户籍、服务年限进行规范。如设定职位条件时,按一定比例限为本地户籍考生报考, 解决外地人员招来就走的问题。四是加大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招录力度,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可通过定向招录培养解决招不来人的题。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加强实效。一要深入落实“一岗双责”,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将基层所队教()导员从主抓业务工作的现状中解放出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有人抓、能抓好。二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将时代特征、科技手段融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增强思想政治工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三是将思想教育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相结合,增强青年民警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强化警察职业保障,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完善惠警制度。加快推进符合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保障体系建设,可探索推行基层所队科级干部由公安内部考察任命,解决基层民警政治待遇解决慢、周期长的问题,提升基层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在地方层面上,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落实好各种津贴和抚恤优待政策,努力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下功夫,积极营造“ 拴心留人” 的环境 ,促进基层队伍稳定。

坚持素质强警之路,优化基层执法环境。要把提升执法能力和实战本领作为基层教育训练工作的刚性需求,完善和改进训练方式,切实增强训练实效,培养一批能说会讲、懂理论、精业务、会实战的警务教官,并强化对基层民警依法履职应知应会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升民警实战本领和工作效能。此外,要着力改善基层公安执法环境和现实状况,为基层“减压减负”。基层公安机关还应加强民警维权机构建设,建立和完民警维权工作机制,旗帜鲜明地鼓励和保障民警依法履职、依法用权,理直气壮地为民警“撑腰壮胆” ,为基层民警创造敢于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放开手脚干工作的良好环境。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