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之际,2017年11月16日至19日,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尚伟同志带领市局有关领导和部分县区同志赴贵州省贵阳市、黔东南州学习考察,我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张鹏,副局长张少华荣幸作为考察组成员,有机会随行实地学习兄弟公安机关在警务信息化、执法规范化“贵州经验”,实地体验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的“弯道超车”,近距离学习贵州公安主动适应以诉讼为中心规范执法的“精耕细作”,切身感受贵州公安从领导到民警处处体现出的勇创一流“担当奋进”。学习考察时间短,收获大,体会深,深切感受到了贵州公安的“速度与激情”。
一、收获与体会
(一)高远的战略定位和强烈的机遇意识值得学习
从贵阳经开分局到黔东南州,从大数据合成作战平台到智能化综合办案中心,从领导到一般民警,都能感受到贵州公安解放思想,不甘落后,锐意改革,苦干实干,勇创一流的贵州公安精气神,正如黔东南州公安局机关电视文化墙展示的那样:“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
贵州与我省同属西部“老少边穷”欠发达地区,黔东南州经济总量(2016年GDP939.05亿元)与安康(2016年GDP851.85亿元)体量相当略多,他们积极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要求,通过实施“大数据”战略,驱动并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实施“弯道超车”,抢占大数据先机和高地,特别是抢抓机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公安政法机关全部建成一流、规范、整齐的办公、办案、生活、服务区,在大数据信息化建设上更是持续大手笔投入。集综合智能办案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戒毒所、看守所、重点青少年教育中心等为一体的黔东南州暨凯里市监管中心投资更是高达3亿。既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站位高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又体现了贵州公安善于抢抓机遇,有为争有位,以及抓重点、攻难点的能力水平。大投入带来“平安建设”高效益,迅速跨入全国公安先进领跑行列,打防控能力显著提升,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凯里“两案”、“国宏金桥”特大网络传销案的成功侦办,充分体现了其综合能力水平。
(二)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和敬业专业的精神令人钦佩
在贵阳经开分局、黔东南州听取了局领导和中层负责人信息化“专家级”的经验思路介绍,到黔东南州,更让人领略到了实战、高超、娴熟的10余项特警作训科目汇报表演,特技驾驶、反劫持等近乎实战的场景无不彰显着震撼人心的特警意志、品质和精神,体现了一流的技战术水平,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巨大差距。在此前“国宏金桥”特大传销网络案打击和信访稳控、处置工作中,通过多次与贵州省厅、州局、市局领导和一般民警对接工作,深切感受到了他们个个敬业忠诚,作风顽强,领导平易近人,务实能干,民警善于钻研,工作精细,待人特别热情大方,特别注重协作友谊,树立了贵州公安良好品牌形象。
(三)创新改革的思维和追求精细的品质值得效法
贵州公安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导向,以大数据深度应用为引领驱动警务机制改革,再造警务流程,真正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用于实战,全面升级警务信息化和警务实战化。同时以智能化执法办案监督管理中心为支撑深化执法规范化,主动适应以诉讼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体现了“破中有立”,过程中,也未完全照搬他地做法。
研发建成的“大数据”综合应急指挥暨情指平台和机制、情报+办案系统、“平安在线”APP、重点人员智能管控手环、民警射击训练数字平台、“蛛网云”电子数据采集及情报分析系统、“大数据防火”、“智能笔录云平台”,都是他们改革创新的系列成果,创新领域涉及平台手段方面,也涉及警务机制方面。
每到一处,布局合理科学实战,内务特别整洁规范。在综合办案中心接办区、人身检查区、安全检查区、信息采集区、医疗救助区、审讯询问区、指挥监督区等设置和细节处理上,处处体现了精细化和全流程闭合式管理,体现了高标抓工作,体现了改革创新,为破解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新时代警务工作的“瓶颈”难题,做出了精彩的“贵州答卷”,全国司法改革推进会等一系列全国性会议在贵阳召开。
(四)“大数据”驱动警务的模式和信息化引领社会治理的尝试可资借鉴
我们同样面临信息化、动态化新挑战,同样面临着不断升级叠加的新风险,同样面临着打防控工作被动局面,贵州公安高举“大数据”的“智慧之剑”,用心用力破解难题,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使打防管控更主动、精准、高效,同时铸智慧剑、造智慧盾并举,用“大数据”守护多彩贵州。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破解了实有人口管理难题,通过数据手段实现对人、事、物、场所、领域的有效管控,通过数据模型、数据预测分析,加工高精尖情报产品,服务实战。贵州信息警务模式,是未来警务必由之路。
探索运行“1461”实战化警务机制,提出一个“大数据”核心引领主导警务,再造重组警务流程,从经验型管理向数据型管理转变。整合资源、整合职能、整合警力,做大做强情指中心,实现“情指战”一体运行,“大数据”一网联通,“大警务”(大情指、大巡防、大侦查、大治安、大法制、大监督)一体联动。
特别注意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统规统建推进“大数据”手段、机制、基础“三大建设”。在统建大平台基础上,围绕人、事、物、场所、领域的有效管控,开发与大平台互联互通的小系统、小工具、小软件,进一步织密实战数据网络。
在构建智能化社会治理体系方面,搭建了联合作战指挥暨应急管理中心、社会联动中心、综治服务平台、搭建物联网消防管理“大数据防火”云平台、蛛网云平台,做实了网格化和警务助理网络等等,通过信息网络和配套机制,集成联动社会治理各要素,初步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初步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如搭建的社会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同步的110便民服务中心,实行资源集成,统一指挥、一体运行的勤务模式,既规范基层警务,又分流非警务求助,减少服务半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再如,研发的“平安在线”APP,整合了清洁工、出租车司机、居民小区保安等零散社会共治力量,注册群众通过手机拍照上传方式,可以随时随地采集可疑人员、车辆、社会复杂场所的可疑信息,系统后台会自动检测信息录入质量,并导入“大数据”平台研判,形成实战情报。通过用信息化手段来做传统的群众工作,收到的成效是:案件事故下降,风险大幅减少,秩序良好,警民同心,群众满意。
(五)主动对接诉讼改革和闭环式智能办案管理的做法与我有益
贵州在城区分局和办案单位推行“一站式集中办案、合成化捆绑作战、智能化流程管理、全过程闭合式监督”为特点的执法办案新机制。由专业人员开展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检查、信息采集、检验鉴定、人员看管、询问(讯问)管理、嫌犯和办案民警生活保障,提升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集约化水平,一次压缩民警办案时间,节约警力,提升办案质量,打造了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督、大数据支撑的执法办案新模式。
我们无论在硬件设施投入、信息化支撑,还是功能区设置、办案区面积、警力配置,都没有可比性,不能简单地复制照搬照抄,现阶段也没有能力复制。但在大数据支撑执法办案的整体思维理念、情报自动对接执法办案机制、全流程闭环式流程管理模式、保障违法犯罪嫌疑人权利人性化设置、为办案民警提供人性化服务,甚至一些细节方面上,为我县综合智能办案中心提档升级,提供了可资借鉴、有益有用的帮助。
二、思路与打算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提出了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和预防化解矛盾建设;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击黄赌毒黑拐骗;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等新时代对公安政法工作若干具体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一需要是对安全和公平正义的需要,学习贵州经验,必须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在省、市公安机关和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在“做实”上下苦功夫。
(一)理念引领,全面推进“改革警务”再升级
十九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改革的思维、战略的思维、系统的思维,不懈怠、不折腾,不固步自封,不夜郎自大,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实战导向、民生导向,坚持“惠民、利警、增效”三原则,全面深化警务改革
一是把“一把手工程”做实,系统谋划,定期研究,做好规定动作,做优自选动作;二是调动各方尤其是民警参与深改工作,探索建立奖励考核机制,使微改革、微创新遍地开花结果;三是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确保质量和效果;四是积极争取党政重视支持,持续加大投入,争取对改革工作的优质保障。
(二)数据引领,全面推进“信息警务”再升级
一是构建“大数据”指挥平台。在现有的信息指挥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手段建设,加大投入、优化配置、整合资源,做好公安“大数据”、政府“大数据”、本地“小数据” “三合一”规划对接,建立集成化、智能化、实战化数字指挥平台,加强信息智能化、动态化采集,加强“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等基础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情、指、战”一体化平台。
二是做精合成作战平台。进一步深度整合刑侦、技侦、网侦、图侦“四大技术”,优化“石泉微云”数据检索系统,开辟业务流、信息流紧密融合的新路径,建立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电子轨迹、情报查询合成作战中心,建成警用地理可视化作战平台,优化合成作战机制建设,精准打防管控。
三是做优警务管理平台。充分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整合内部管理资源,建成集数字化警务督察、可视化执法办案、远程化执法教学于一体的警务管理中心,集约内部管理成本,实现“智慧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四是做实新业态领域的信息管控。对寄递物流、危爆、典当寄卖、二手市场、中介等新领域和重点环节,探索运行智能化信息采集、监控管理新机制。
通过探索“大数据”精准打防管控,建立体系化打防管控违法犯罪新机制,将警力和“大数据”最大限度聚合,对违法犯罪形成多警种、多维度、几何形包夹精准打击和精确防控。
(三)智慧引领,全面推进“法治警务”再升级
一是进一步优化巡驻法制规范机制。进一步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和刑事案件“两统一”机制,进一步优化法制“两队一中心”建设,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法制员队伍,固化由县局“统派直管”,派驻各执法所、队巡回轮驻模式,从源头上引导规范执法。配齐配强法制民警,探索建立法制工作激励导向机制,做好执法资格和司法资格考试结果应用。
二是进一步实施数据建“笼”。借鉴汉滨等兄弟县区经验,建成智能案卷和办案管理系统,实施执法办案全流程智能管理,借鉴开发智能笔录云平台,智能模板,提升效率和质量。实现“案卷一张盘、物证一芯片、笔录一模板、视频一体联、办案一码扫、执法一网考”,把人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个体行为为整体联动,开放流程为闭合流程,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三是进一步改造升级6个中心。改造升级县局案管中心、三管同心、督察中心、综合智能办案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物证管理中心,围绕抓规范促实战做足文章。
四是进一步优化完善执法内控机制。进一步优化网上巡查、网上督考、执法质量考评、执法过错追究、执法优秀表彰等内控机制,把场内、场外、网上、网下等民警各个执法环节置于有效监督、闭合运行、智能监管。
五是进一步深化阳关公开执法。大力创新探索阳光执法手段载体,大力推进阳光执法,探索门户网站与自媒体平台“执法公开”同步,按照上级规定敞开公开事项。同时,切实做到公开与说理同步,更加注重以案说法,讲清法理、情理、事理,减少“距离感”,增加“人情味”,提升“信任度”。
(四)效能引领,全面推进“实战警务”再升级
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健全完善充分履行公安机关新使命的实战警务机制,提升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和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围绕人、事、物、场所、领域,探索信息化、动态化信息采集、情报加工、服务群众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更好的满足人民在安全、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是优化三化合围维稳机制。进一步加强情报中心和人力情报网建设,健全完善打防暴恐和维稳处突“情报信息精准化、实战队伍尖刀化、防范屏障群众化”机制,引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重点人员、群体、阵地、案件、舆情、敏感节点的精准管控。解决好实战化反恐处突队伍和教官团队建设;完善群众化、实战化、智能化的情报采、用、奖机制。
二是优化立体防控制导机制。推进以公共监控、治安卡口、电子围栏、虚拟管理等智慧管控为主体的立体防控体系建设,着力织密全天候、全时空、无盲区“大数据”网络,常态运行巡卡查并举、点线面联动、打防控一体警务。同时着力解决好实战化移动警务通讯,解决指令“落地慢”问题。
三是优化三警合一集约机制。优化基层派出所所警、巡警、交警“三警合一”运行模式,更加科学重组治安、交管、消防、办案、服务等警务职能,建立更加高效的以内部警力资源为主、外部社会资源为辅的社会化治安联动治理模式。
四是优化提升管网治网手段能力。培养懂网的专业人才,配置管网的有效手段,建立精准高效的网络意识形态管控机制和舆情导控机制。
五是优化加强公调对接机制。争取党政进一步重视,做实做强“大综治”,在全部派出所建成“公调对接中心”,有效解放警力,向综治要警力。
六是优化实战化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探索建立精简化、实战化考核标准体系,为基层所、队减负,努力向考核要警力,同时切实精简会议文件,推动警力、精力、保障下沉。
七是优化外联协作部门联动机制。探索加强对经济领域、金融领域的有效监管联动新机制,切实预警并防控风险。
八是优化小案“立、防、破、追”机制。深入持续开展“三个精准防范”,大力推行创建“零发案社区(村组)”活动,坚持统一立案标准,如实立案,探索建立奖励防小案、破小案常态机制,探索建立追赃挽损止付联动机制,拓展资金查控平台到追赃的应用。
(五)民生引领,全面推进“爱心警务”再升级
一是做实“爱心窗口”惠民。在县局和各派出所建立接待中心(室),保证24小时接待服务群众,整合短信、微信报警与110联网运行,对全部报警求助和信访事项统一进口、统一出口,全流程闭合式管理,确保件件有结果、有回声、有考评。
二是做优“爱心大厅”便民。进一步优化公安政务服务大厅,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落实既定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的同时,拓展民警代办领班、立等可取、容缺办理、微信支付、警务速递、短信告知、跟踪回访等措施,推动对特殊群体上门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三是做深“爱心驿站”为民。统一规范基层派出所、警务室、治安检查站服务职能,突出“精准提供小服务、主动查办小案件、排查化解小纠纷、清查消除小隐患、做实做细小防范”等日常警务,努力以“小警务”促进“大和谐”。
四是做精“爱心网约”利民。依托移动警务“互联网+”服务平台,优化“掌上”公安服务大厅,实行“网上预约排号、线上提交申请、在线审批材料、一门一站式”办结,让群众充分享受“手机上的派出所、指尖上的交警队、移动式的报警台”在线服务。
五是做好“微警连心”亲民。在全面落实省厅、市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基础上,探索深入群众的新途径。采取“建、进、管、服”的办法,县局办好官方微信公众号,把握好深度、广度、角度、温度、力度,组织基层所、队建好、管好、用好覆盖辖区的“一室一号”(“平安同行”微信警务室、微信便民号),进驻社会各界微信群组。研发警民“平安在线APP,主动对接信息社会新常态。用自媒体等新手段和大数据融通管理和服务。同时内部建立以移动传媒为载体的微信工作群等,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建用实施覆盖全县手机通信的公安“微警务”,广泛、常态、深入进行宣传服务、采集信息、治理管控,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提升、对民警亲近感、满意度提升的预期目标。
(作者:石泉县公安局副局长 张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