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精准防范专刊第76期石泉县公安局积极探索实践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4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石泉县公安局积极探索实践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

 

    今年以来,石泉县公安局坚持依靠群众、专群结合、以专带群,在群防群治做实保障、科学运作、突出应用等方面发力,打造出一批具有石泉特色的群防群治模式,群防群治在平安石泉建设中的作用逐渐显现。

    一、全面动员,在做实保障上发力。一是党政主导。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专题划拨经费作为群防群治队员装备配备、奖励等专项资金,会同县综治、司法等相关部门围绕组织架构、力量组成、队伍管理、运行模式等进行谋划设计,推动形成政府主导、政法主管、公安主抓的顶层框架,破解群防群治组织难、发动难、坚持难、保障难”“四难问题。二是公安主抓。制定《石泉县公安局全面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暨治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与分管副局长、所长、社区民警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局机关科室、12个派出所在群防群治建设中的职责任务,将群防群治纳入综合考核范畴。三是规范管理。按照辖区总人口3%的比例组建红袖章巡逻队3519人,对红袖章巡逻队员进行审核,确保群防群治队伍数质并重。

    二、立足长效,在科学运作上发力。一是健全分类管理机制。红袖章巡逻队员分为骨干力量、中间力量和一般力量三个层次。组建骨干力量267余人,由公安辅警、交通协管员、城管协管员组成,承担定点巡防和信息收集工作;中间力量843余人,以清洁工、送水工、邮递员、快递员、送货员为主,由属地派出所组织发动,提供各类案件信息线索;一般力量2409余人,以辖区退休老党员、老公安、老法官、路边店主、广场舞大妈等治安积极分子为主,在社区民警组织下对其居所周边开展连户联勤、邻里守望、纠纷调处等工作。二是健全通报检查机制。建立红袖章巡逻队定期通报制度,每月组织不少于1次情况通报会,通报辖区警情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邀请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代表交流经验做法,对不佩戴袖标,不认真履职、违反工作纪律等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情节严重的清出治安志愿者队伍。三是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制定了《石泉县公安局关于实行举报违法犯罪有奖的通告》,实行一案一奖一事一奖,对志愿者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根据处理结果予以5003000元奖励;对群众举报线索抓获嫌疑人的,予以5001000元奖励。四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制定了《石泉县公安局治安志愿者教育培训计划》,以派出所为主承担教育培训任务,以重点人员关注、社区治安防范与宣传、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消防安全管理等为重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60余场次、8000人次,提高了队员整体素质。

    三、围绕实战,在突出应用上发力。一是协助治安巡逻。全县11个乡镇14个社区147个行政村,在城区组建50人的专业应急处突尖刀队,各镇组建100人的应急处突联动队,在所辖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统一指挥下,实施巡特警+社区民警+辅警+应急处突队伍+群防群治队员五位一体巡逻防范,分片对辖区重点部位、场所、道路、小区等部位开展治安巡逻,消除巡防盲区。二是协助打处防范。群防队伍与警民深度协作,通过提供情报、直接扭送等方式,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5名(其中刑拘13人、治安拘留75名、强戒7名),捣毁赌博窝点7处。三是协助矛盾化解。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搜集和掌握因征地拆违、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信息1300余条。施行群防群治队员、社区警务室、派出所三级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四是协助安全宣传。由社区民警带领群防群治队员,通过警民恳谈、上门入户、在人员密集区进行宣传等形式,将60000余份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入室盗窃、反恐防恐等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发放到辖区居民手中,提高了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石泉县公安局通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60余场次,受训8000余人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5名,捣毁赌博窝点7处,排查矛盾纠纷信息130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全县刑事侵财性、电信诈骗案件同比分别下降34.9%24.6%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