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安康市公安局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立体化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综治办、公安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康市综治办 安康市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立体化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部署要求,按照省综治办、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853”工程建设完善推进全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建设工作,结合安康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系统化整合、智能化改造、实战化应用、社会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考核、整合效能、服务实战,扎实推进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建成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全省第一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完善、整合、提高建立起以公安机关各专业力量和派出所为骨干,以群防群治组织力量为补充,以科技化、信息化为支撑,以强化实有人口管理、提高防范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能力为重点,以“八张”网络为骨架,“五项”机制为保障的“信息灵敏、反应迅速、防控严密、打击精准”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综治办、市公安局成立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尚伟任组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程辉、市公安局副局长雷绍明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李宏团任办公室主任,市综治办综治科科长张安邦任副主任,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调。办公室具体负责分解量化工作任务,督促各成员单位和部门落实责任,修订完善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考评标准及考评办法,组织对各县(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评。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落实专门工作人员,确保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四、工作任务
(一)完善实时视频监控网。一是对现有各类视频资源进行整合,全市132个公安派出所四级监控平台全部建成,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派出所四级平台80%联网。各县区主要街道、广场等重点公共部分视频监控必须全部接入市、县公安机关监控平台,单位内部、重要部位以及复杂公共场所等区域视频监控根据辖区实际接入辖区派出所监控平台,提升视频监控深度应用水平。二是加大全市城镇社会面、城乡社区、重点单位、重要部位以及复杂公共场所等区域、部位视频监控建设力度,大力推行高清化、智能化、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城区商户、店铺小视频监控探头安装2320个;农村主要出入口、重点养殖户、种植户和大的院落小视频监控探头安装5665个(具体任务数见附表)。三是加大交通工具视频监控建设,2013年底全市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运钞车视频监控系统和GPS卫星定位报警系统安装完毕,覆盖率100%。四是推行农村电子报警器、警铃入户和城镇社区单元楼门禁系统等技防设施安装运用。农村电子报警器、警铃入户率达50%;城镇社区单元楼门禁系统安装率达50%。
(二)完善区域边界查控网。一是要切实解决32个公安检查站智能卡口信息系统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全市联网、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一点触警,全网联动的实战功效;二是积极推进公安检查站体制建设,强化对公安检查站的分类管理,落实公安检查站的机构、人员和经费,规范公安检查站运行。其中,一类公安检查站为汉滨区的张滩、吉河、瀛湖快速干道及关庙公安检查站,高新区付家河公安检查站,紫阳县毛坝公安检查站,石泉县曾溪公安检查站,岚皋县蔡垭公安检查站,平利县长安公安检查站,镇坪县瓦子坪公安检查站,旬阳县小河公安检查站,宁陕县广货街公安检查站,白河县下卡子公安检查站。各县区必须按照“四班三运转”模式,配齐专职警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二类为各县出入口及交通要道所设立的有人值守公安检查站,由各县区根据辖区社会治安状况开展警务活动。三类为无人值守高清职能卡口;三是加大无人值守高清职能卡口建设力度。积极推行在交通要道、高速路出入口安装无人智能高清抓拍系统。在安康城区及各县城关主要出入口安装电子围栏和城际系统,不断完善区域边界查控网,实现对进入安康各县区全天候、周边区域全包围、要道卡口全抓拍的“三全防控”模式。
(三)完善层级治安巡控防线。一是积极整合巡警大队、基层派出所巡逻队、专职巡防队伍力量,落实人员经费、理顺管理体制,大力推行巡逻巡线GPS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城镇网格化巡逻控制机制。由巡警大队和专职巡防队伍组织对城区主要道路、广场、易发案地段、治安复杂区域、重点单位和重要部位周边进行一级巡逻。由派出所组织巡逻队对辖区背街小巷及其他治安复杂区域进行二级巡逻。由社区、单位内部治安联防队组织对社区、单位内部实施三级巡逻。二是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推行“三警巡逻”机制,实现对重要区域、重大活动、敏感时段的重点控制,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发现率、抓捕率。三是加大治安复杂区域治安岗亭建设力度。在辖区繁华地段、人流聚集区、治安复杂区域建立接处警平台、治安岗亭,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实现社会面快速管控,增强查控能力。通过人、物、技动态巡逻与固定岗亭查控相结合,点控与线、面巡相结合、车巡、步巡与动力伞空巡相结合等方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网格化的巡逻体系。
(四)完善行业阵地控制网。一要对重点行业、场所实行分级分类、动态升降管理。对旅馆业系统实施升级改造,严格落实“实名、实情、实数、实时”登记管理制度,确保旅馆业系统覆盖率、旅客信息录入率和信息及时上传率达100%;二要加快娱乐场所、典当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娱乐场所、典当业信息系统安装率达100%,娱乐场所营业日志、从业人员和典当物品持有人等相关信息采集率达100%;三要按照省公安厅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全省印章治安管理工作和推广使用新型防伪印章有关事项的通知》(陕公通字[2012]36号)要求,全面推广使用新型防伪印章,确保2013年底完成新型防伪印章更换任务。
(五)强化城乡社区防控网。一是按照《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和《陕西省公安机关警务室建设工作规范》要求,建立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聚居区防控网,保障居民居住区域安全。二是进一步深化“平安社区” “平安小区”建设,积极组织治保干部、中心户长、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群防群治队伍,重点抓好社区、居民区、村镇等重点区域的安全防范,创建一批“零发案”、“零毒品”、“零安全事故”的社区和小区,严防发生重大案事件。三是积极推进各类技防、物防设施的普及应用,使城乡居民住宅区成为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有效防范、实时防控的平安家园。
(六)强化单位内部治安防范。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深化重点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二是进一步深化 “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建设,积极组织保卫人员抓好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单位的安全防范,落实内部安全制度,严防发生重大案事件。三是强化重点单位、重要部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七)强化实有人口管理,落实重点人管控措施。一是充分发挥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房屋租赁、重点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全面推行“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工作措施,对暂住人口按照“稳定层”、“重点关注层”、“重点管理层”,对出租屋按照“放心类”、“关注类”、“严管类”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强化实有人口管理。二是加大对重点人员的排查力度,对摸排的七类重点人员,逐一录入警务平台,建立电子档案,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并准确掌握动态。三是按照人员的类别和危险等级,采取“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公开手段与秘密手段相结合、技术手段与常规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一人四管”的原则,依靠基层组织和社区、单位、家庭,加强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强化各类重点人特别是非访重点人的稳控措施,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和有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帮教帮扶,把重点人员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落实到基层、社区、单位和个人。
(八)加强网上警务建设,完善虚拟社会管控网。一是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建立虚拟人口信息数据库和虚拟社区数据库,建立网上重点人管控平台,实现对网上重点人员的动态管控,不断提高网上发现、侦查、控制、处置能力,依法果断打击利用互联网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创新互联网综合管控机制,落实互联网信息巡查处置“双负责制”,及时掌握网上敌社政情动态;加强网上重点人、重点论坛、网站的控制,建立完善对虚拟社会人的“落地查人”机制和对现实社会人的“跟踪上网”机制。三是完善网吧安全三级管理体制,继续推行网吧实名上网制,落实网吧安全技术措施和互联网非经营性服务场所安全审计措施。四是在重点网站、论坛设立“虚拟警察”、“报警岗亭”,建立“网安警务室”开展网上巡查,发现和处理网上各类违法信息,发展壮大“网络评论员”“网络写手”队伍,充分利用“公安微博”开展涉维稳、涉警负面舆情导控工作。组织开展网上舆情导控大练兵活动,提高网上舆情导控能力。
五、任务分工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协调,各相关部门包抓,社会参与,共同推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综治办
各级综治办负责协调、督促、检查本辖区内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二)市公安局
依法加强对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生产、销售和安全技术防范的设计、安装、监理,落实安全技术防范责任,指导公民和其他组织开展开展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建立完善“八张网”规范“五项”机制,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效运行,进一步提高防范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能力。
(三)市教育局
负责全市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内部安全保卫组织的组建,并完善安全保卫制度及配备专职保安人员。督促指导全市校园内部的技防设施建设。
(四)市财政局
负责市本级防控体系建设的经费保障,并督促指导各县区财政部门,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将建设及运行经费等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五)市城建局
按照《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对新建、改建建筑和居民小区安全技术防范设施的建设严格把关,督促建设单位和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部门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推进城镇社区单元楼门禁系统等技防设施安装运用。
(六)市交通局
负责督促指导全市各县区交通管理部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整合,检查和落实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运钞车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GPS卫星定位报警系统。
(七)市卫生局
负责督促指导全市县级以上医院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整合。
(八)市国资委
负责督促指导全市国有企业、重点单位等内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整合。
(九)市工商局
负责督促指导全市各县区工商管理商户、大型集贸市场内、商业网点等区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整合。
(十)人民银行安康分行
负责督促指导全市金融系统重点部位、重要设施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整合。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加强考评。全市各级综治办和综治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防控体系立体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推进步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市综治办及各成员单位将对各县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计入年度综治及平安建设绩效考评。
(二)整合资源,重点推进。推进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建设,要把整合各种社会防控资源作为重点,不断完善防控网络结构、机制和力量建设,优化运行模式。要继续把街面巡逻防控网、实行视频监控网、边界区域查控网作为重点项目,加大攻坚推进力度。在街面巡逻防控网建设中,要重点落实专职巡防队伍力量和经费保障,并把专职巡防队与群防群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育培训,形成合力。在实时视频监控网建设中,要根据实际,加大对公共场所、街面、主要道路、单位、要害部位等区域视频监控的整合建设,努力做到区域全覆盖、应用智能化。要加大对现有视频监控设施的更新维护及升级改造,提升智能监控水平。在公安检查站建设中,要切实解决公安检查站智能卡口信息系统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重点突破和质量提升。
(三)建用并举,高效推进。在推进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建设中,各级公安机关要以实战应用为根本,努力使警力配置、指挥体系、情报信息、勤务方式等更加符合实战需要,切实改变部门警种各自为战、打防控效能偏低的粗放型警务机制,使其向集约型、便捷型、智能型、实战型转变。要建立和实行以各级指挥中心为中枢机构的警情现场视频传输、扁平化指挥的新型警务机制,充分发挥八张网防控网络和五项机制一体化综合应用效能,大力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战应用效能。
(四)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在推进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立体化建设中,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调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全体参与防控体系立体化建设的积极性,综治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发改部门要在项目方面积极审批立项,住建部门要将建设列入城镇建设规划,财政部门要将建设及运行经费等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各县区公安机关要负责建设应用具体实施工作,力争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立体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形成全社会抓建设的整体合力和工作格局。
附:全市社会面视频监控小探头安装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