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信息专刊第11期——平利县公安局创新措施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建设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8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今年以来,平利县公安局按照“平安平利”建设要求,以住宅小区治安防范星级管理创建工作为重点,从加强居民小区治安防范入手,充分挖掘和依托群防群治资源,推行居民小区星级建设,分级管控,分类指导,扎实提升小区安防水平。

    掌握社情民意,实行分级管控。一是开展调查摸底。该局对全县10处居民小区开展摸底调查,对各小区基本概况、住户人数、保安力量以及人防、物防、技防和消防措施到位情况逐一调查掌握、详细登记造册,建立“一院一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二是施风险评估。根据小区防范水平和发案情况划分为三个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对案件高发、群众不满、防范措施不达标的评定为高风险小区,开展重点防范;对发案较少、基本安全的评定为中等风险小区,开展针对性防范;对防范措施达标,全年无发案的评定为“平安小区”,开展一般性防范。高风险小区由治安大队负责人督导,辖区派出所所长盯上,社区民警靠上的措施,社区责任民警进驻小区协调村组、社区,开展法制宣传和技能培训,督促整改治安问题,帮助指导小区物管、门卫加强安全防范管理工作。三是推行试点先行。该局在全县选取了2处小区作为星级创建示范小区,由辖区派出所、社区民警协调与当地党委政府、村(社区)、支两委及物业公司沟通协调,以打造星级小区为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星级创建工作,提高小区治安防范水平。

    盘活各方资源,形成防范合力。一是强化业务指导,让物业动起来。该局各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对各小区门卫、保安人员开展以巡逻盘查、安全检查、纠纷调处、进出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提高其防范意识和业务水平。社区民警经常深入小区,对防范管理、安全检查、进出登记、巡逻记录等台帐的日常填写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发动门卫、保安人员、保洁员、维修工、绿化工等收集各类情报信息,组织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二是落实分区包片制,让民警动起来。根据辖区治安实际,实行派出所领导、社区民警分区包片制度,每个所领导、社区民警全面负责承包小区的治安防范和安全管理工作,推行“四个一”工作制度,即每周开展一次安全指导,督促落实各项制度,检查整改隐患,提出防范建议;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巡逻,重点小区每天开展巡逻,最大限度提高群众见警率;每周张贴一次警情通报,及时将小区治安形势和发案情况向社会公布,提高社区居民自防意识;每个小区建立一套档案,实现“一院一档”。三是明确任务目标,让派出所动起来。制定考核办法,将小区防范工作和星级创建工作纳入派出所综合考核之中,每个派出所选树1-2个小区先行试点,在全县创建2个星级示范小区,树立样板标杆,以先进带后进,促使全县小区防范工作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均衡发展、整体推进。

    落实技防措施,提升防范水平。一是健全防范硬件。指导物业公司全面排查整改照明亮化、门禁对讲、视频监控、围墙护栏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健全完善值班巡更、人车进出、应急处理等机制,夯实防范基础。二是提升技防水平。针对农村小区和开放式小区实际,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安装监控摄像头,清除防范死角。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业主等形式,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物业小区安装联网报警、视频监控等技防设备,扩大联网覆盖面,提升物业小区智能化安全防范效能。三是注重防范宣传。以小区宣传栏、警务公开栏、广场LED显示屏等为平台,公布责任民警照片及联系方式,公开值班电话,及时发布治安预警,提出可操作性的防范建议,指导物业和居民落实防范措施。举办平安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活动,向群众大力宣传防抢防盗基本知识,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和能力。

    强化考核奖惩,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制定指导规范。进一步明确人防、物防、技防配备标准,落实责任,指导各单位、各小区,按照小区规模配齐相应的人防力量和物防、技防设施。提高小区安防工作的针对性和自我防范的主动性。二是严格考核督导。派出所定期对居民小区发案情况进行统计,及时督促小区物管对防范漏洞进行整改,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案件高发、秩序混乱、群众不满的小区进行“黄牌警告”,联合相关部门进行集中整治,形成有效的惩戒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强化表彰激励。加大对小区物管、治保队员等防范人员的表彰奖励力度,对提供线索或现行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营造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