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夏秋社会治安整治专刊之二十:石泉县公安局三项措施夯实社区基层基础工作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今年以来,为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构筑打击、防范、管理、服务前沿阵地,石泉县公安局采取上下齐抓、协同配合、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方法,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做实社区基层基础警务。一是完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根据石泉实际情况和治安状况,对已建立的警务室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创新交巡警工作模式和考核考评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派出所、警务室、检查站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倾力打造切合实际和符合地域特色的农村(社区)警务品牌。二是规范执法办案工作。石泉县公安局以“送教下乡”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七考四训三必练、十赛两评五提升”等活动,加大对基层执法办案民警和法制员培训力度,加强对常用和新颁布法律、法规和实战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基层一线执法办案民警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三是规范治安检查工作。根据辖区不同行业场所、内部单位特点,建立健全日常治安管理和定期安全检查结合的工作机制。对储存、销售、使用民爆等危险物品的单位、人员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对重点要害部位、行业场所、平安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公共场所,治安大队每季度全面进行一次,派出所每月检查一次,截止目前共排查整改各类隐患纠纷889起,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

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一是加强常住人口管理。该局以日常户籍管理为抓手,做好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等户籍项目的登记工作,完善现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微机管理,并结合办理身份证、入户走访调查、户口查漏纠错和各项民生保障服务,认真核对辖区人口底数,真正实现常住人口“人户一致”,常住人口漏登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确保全县人口信息库数据的鲜活和准确。二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重点加强对“城中村”、出租房屋、企业单位等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清理登记工作,城关派出所对暂(寄)住人口的登记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各派出所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三是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将辖区内有暴力恐怖动向和现实危害的高危人员、有前科劣迹和报复社会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刑嫌和吸毒人员、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以及重点上访人员的404名重点人员信息全部录入系统管理,健全了重点人员的滚动排查机制和动态管控机制,按照分层次管理的原则,逐一明确管控责任,落实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人,管控率达到100%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一是严密阵地控制。为落实阵地控制措施,及时消除各种治安隐患。治安部门摸排掌控辖区公共场所308处、行业场所427个,和涉及枪支弹药、爆炸、剧毒、放射等危险物品单位9家,掌握并建立了企业法人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台账。城关、城郊派出所以出租房屋、旅馆业、娱乐场所为重点,通过加强信息登记、从业人员培训、进行督导检查、派驻保安等措施,落实业主治安主体责任,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规范经营秩序。加强机动车修理业、二手手机市场、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的治安管理,严防特种行业成为窝赃销赃的场所。二是严密城区安全防范。全面落实“白天见警察,夜间见警灯”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交巡合一”巡防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对党政机关、居民区、集贸市场、易燃、易爆场所、商场、医院、学校、车站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公共复杂场所和易发案地段的巡逻防控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有效遏制可防性案件发案势头。三是严密农村治安联防。坚持走“社区民警专职化”的路子,进一步健全警务联动“大巡防”工作机制,充分依靠基层村(居)委会组织,加强对农村群防群治工作的组织指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积极性,构建覆盖农村广大地域的群众治安防范网络。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