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公安局、分局:
市局部署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战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市局党委的部署要求,以夯实人口管理为重点,以深化社区警务战略为契机,以提高执法水平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以密切警民关系为突破口,狠抓关键,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实施集中攻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全市2012年度取得群众安全感全省第一、满意度全省第二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战工作情况与主要成效
(一)深入开展实有人口精细化管理攻坚,全面提升公安机关人口管理综合水平。全市开展居民身份证“一换二”工作完成135687张,纠重纠错公民身份证100张,登记补录常住人口9872人;在流动暂住人口管理方面,紧紧抓住出租房屋户、用人单位、派出所登记三个重点环节,夯实出租房屋、各用人单位治安管理责任,全市登记暂住人口7821人,完成总任务121.7%,登记出租房屋2834户,完成总任务241%,项目齐全率达到84.3%,住址规范率达到91.1%。岚皋、石泉、平利、汉滨、汉阴、旬阳、宁陕县公安局超额完成任务,紫阳、镇坪、白河县公安局未完成任务。汉阴县公安局实行暂住人口、出租房屋“ABC”三级分色预警管理与行业场所“ABCD”四级分色差别化管控,旬阳县公安局对单位行业场所实行“红、黄、绿”亮牌管理与暂住人员分色管理,彰显特色与成效。
(二)深入开展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改造攻坚,全面提升基层执法规范化水平。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应用率达100%,治安部门办理相关案件网上流转率达到全年办理各类案件总数的40%以上,按照市公安局下发的《关于全市公安机关派出所用房规范设置实施细则》规定,派出所用房规范设置改造达到100%。126个派出所完成了办案区、生活区、工作区、服务区“四区”改造,完成率为97%。旬阳城关、石泉池河派出所执法办案区建设与汉阴县公安局城郊派出所门禁系统成为全省派出所改造的示范样板。
(三)深入开展治安警务信息化建设攻坚,全面提升全市治安部门高效便捷服务水平。全市建设旅馆业信息系统610家,信息上传率为100%,全市枪支管理系统录入信息1127条、录入率100%,民爆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率为100%,自
(四)深入开展深化农村社区警务战略攻坚,不断提升治安社会防范管控能力。一是落实基层社区警力,推行城镇一警一室或多警一室、农村一警一室或一警多室警务机制,发挥警务室治安防范管理一线实战单位效能,全市警务室民警基本配备到位,以警务室为单位每月向群众通报治安情况、召开治保会议、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完成100%,与辖区行业场所、涉爆单位、出租房屋签订责任书100%,每月定期检查达到100%,按期各类安全隐患整改达到100%。石泉县公安局极探索在社区实行八警配备制,以县城为试点,先试先行,把信息警务直接向社区延伸,把打防管控平台进一步向社区前移。二是加强网上警务室建设。按照农村派出所至少建立一个网络警务,城镇每个社区建立一个网络警务室的要求,全市建立180个网络警务室,配置网警400余人,依托聊天室、微博、QQ等载体,密切社区民警与辖区群众间的信息交流,实现网上与网下、现实与虚拟、点与点、面与面的管控;三是强化七类重点人员的管控。全市公安机关对七类重点人员录入信息4289条,新列管重点人员信息录入188人,录入率为100%。宁陕县公安局对79名“七类”重点人员逐一实行镇或部门主要领导、分管信访维稳领导、维稳干部、稳控干警四级管控的“一人四管”管控措施,避免了公安机关单兵作战、发生漏管失控问题。四是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全市城区、城关落实网格化巡防机制达到100%,组建联防巡逻队175支1175人,义务巡逻队1247支9697人,建立社区、村级治保组织1422个,调解组织1512支,中心户长3891人,组建“红袖章”35000余人,实现了城乡社区物建3名以上信息员、每个公共场所2名以上信息员。按照每个社区民警物建不少于5人的要求,民间调解员、调解组织、治安耳目建设全部完成,拓展了社会治安管理实力。五是加强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全市设置重点单位内部保安机构426个,设置专职保卫人员662人,配备率达到100%。尤其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建立校园警务室、治安值勤点,落实上学、放学时间段和主要路段警力维持秩序,加大对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全市落实学校、幼儿园专职保安人员761人,各大院校、幼儿园专职保安人员上岗率达到100%。
(五)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全面提升社会维稳源头性防范能力。“三大战役”期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552起,妥善处置群体性苗条事件12起,调解治安案件42起,排查涉众性矛盾纠纷85起、排查化解民间纠纷229起。实现了民转刑案件同期下降,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岚皋县公安局出台了《矛盾纠纷治安调解工作规范》,平利县公安局完善社会矛盾公调对接机制与首问责任制,积极推行区级、乡镇街、社区(村组)、企事业单位四位一体大调解机制。汉滨、汉阴、白河等县分局开展了“进社区、进工地、进家庭”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重点对劳资纠纷、拆迁征地、医患纠纷、上访问题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加大排查化解力度,为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二、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问题
尽管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战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警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警力不足,全市城乡社区民警总量不够,社区和驻村民警下辖区工作时间无法保证,社区民警专职化未落实到位。据对全市部分校园警务室调查,辖区责任民警下到社区的时间无法保证,个别校园警务室长时间没开门,更谈不上开展工作。根据目前全市警力状况,全市农村警务室大部分达不到“门常开、人常在、灯常亮”。二是工作措施创新力度不够。基层基础工作内容多、工作庞杂,有的县分局不知从何处做起,被动应付,抓不住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推动措施不强,也就谈不上创新,紫阳、镇坪、白河三县公安局在出租屋与暂住人口的管理方面,任务完成未达到50%。三是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由于受基础条件影响,全市已联入公安网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室不到20%,社区基础警务工作信息化警务应用程度较低,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四是工作氛围不够浓厚。在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战中,对社会面的宣传不广泛,尤其省市主流新闻媒体报道的较少,群众知晓率不高,没有营造强大声势和良好氛围,有的县分局好的做法和经验没有认真总结,不能得到及时推广,在市局编发的治安“三大战役”专刊上没有一篇信息。
三、对进一步深化基层基础工作的建议
全市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战已经圆满结束,各县分局要认真总结经验,归纳亮点,整改不足。按照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二十项任务》与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决定》、《陕西省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意见》,进一步转变理念,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深化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全面推进派出所专业化建设。要从对派出所基础工作的领导、派出所合理设置、明确派出所职责、科学配置警力、辅警队伍管理、规范执法建设、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装备经费保障、考核机制、民警待遇、教育培训等方面切实规范派出所建设。二是全面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从明确专职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保障社区警务室及装备配置、充实社区警务室警力、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纵深发展、加大社区警务工作培训考核表彰力度等方面做强、做实社区警务。三是全面推进群防群治专能化建设。按照“五员”群防队伍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群防队伍管理,弥补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要改变群防群治队伍建而不实、用而不专的问题,切实明确各类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定位。四是切实完善对基层民警的考核机制。各县分局要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对基层社区民警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目标责任量化,制定以见警率、管事率、情报信息贡献率、群众满意率、安全感为主要内容考核细则,推进社区警务精细化管理,提高社区警务建设的工作实效。同时,要加大对优秀城乡社区民警的提拔和表彰力度,营造人人乐于做社区警务建设的工作氛围,促进社区警务建设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完善举措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持续发展。各县分局要借助“三大战役”的强劲动力,进一步研究谋划深化基层基础工作的推进措施与创新办法,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战中未完成任务的县分局,要切实加强工作跟进力度,迎头赶上,全面形成进一步深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