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市治安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0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各县公安局、分局:
  现将《2014年全市治安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好2014年各项治安管理工作。

                                     2014218

2014年全市治安工作要点

2014年全市治安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市局党委和省厅治安局领导下,以争创“全省先进、陕南一流”为目标,以推行“八大模式”为抓手,以打造“八区”警务为载体,以深化“五个能力”为保障,以追求“四个满意”为标准,持续推进“七化”进程,全力攻坚“警情处置前置化、信息警务科技化、打击整治常态化、治安防控立体化、基层基础专业化、执法勤务规范化、队伍管理精细化”七大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创造良好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强化预警预防,全力攻坚警情处置前置化目标

1、加强治安警情与维稳情报研判。完善市、县区、派出所三级情报信息维稳体系,坚持月研判分析制度,对重大事件苗头做到提前预知、提早预警、及早防范。

2、深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大力推进“枫桥经验”,不断深化三三三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推行县(区)公安机关、派出所、社区警务室与同级司法、人民调解组织三级对接,落实派出所、社区民警的工作责任,坚决防止矛盾升级,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民转刑案件。

3、维护正常信访秩序。进一步做好治安系统重点信访案件化解工作,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做好驻京劝返和各类非正常访秩序维护工作,立足治安部门职能职责,解决有关涉及信访群众利益问题,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

    4、做好重点人员管控。全面推行重点人员“一人四管”措施,实行分类管理,逐一落实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建立“全市治安管控重点人员数据库”,打造实时、动态、信息化管控各类重点人员网络平台。

5、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开展安康中心城区“关城门”演练,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舆情导控机制和相关工作预案,严厉打击扰乱党政机关、医院、工程建设等单位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社会治安秩序。

6、不断加强应急处突力量建设。市局建立30人—50人的应急处突队伍,加强专业训练、实战处置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突实战能力。

7、做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完善审核机制,实行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与分级化管理。全力做好双节龙舟节、等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二、强化资源整合,全力攻坚信息警务科技化目标

    8、推进治安信息系统建设。构建覆盖治安基础业务信息平台。完成派综、人口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加强民爆、枪支、保安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开展娱乐业、典当业信息系统建设,20146月底前,完成旅馆业管理信息系统改造工作。

9、构建治安信息实战应用平台。整合信息资源,搭建“五大平台”,即人口信息查询平台、派出所视频监督平台、治安警务协作平台、治安信息预警研判平台、社会资源综合运用平台,实施扁平化指挥、四色化预警、人机化互动、规范化管理

10、不断强化各项源头数据采集更新。加强常住人口数据补录、更新、完善,确保常住人口数据差错率不高于1 ‰。开展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数据采集,实现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数据应采尽采,全部录入,数据齐全率、准确率均达100%。对全市各类重点人员按照基本情况、活动轨迹、现实表现、管控措施进行全面采集数据,及时录入系统,采集率、录入率、及时率、准确率均达100%,实现旅馆业信息登记率、上传率、及时率、准确率达100%

11、积极推进人口信息网络化应用。认真按照省厅统一部署,依据统一接口规范,积极推进人口信息跨地域联网查询和关联应用。在省厅居民身份证集中模式革新和制证辅助软件升级后,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配合省厅人口信息人像比对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开展人口信息相片质量问题全面摸排,集中清理工作,全面推行办理各项户籍业务实行人口信息与追逃、违法犯罪信息人脸资料交叉比对,全员查询制度。

12、积极推进“双向积分平台”建设。依托派综系统,积极推进社区民警“双向积分平台”建设。按照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原则,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网络化管理目标。

13、积极探索实有人口服务信息化管理模式。推进“实有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全覆盖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为全面实施居住证和推进城镇化进程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

三、强化严打整治,全力攻坚打击整治常态化目标

14、加大治安行动队建设和治安管辖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治安行动队建设,充实和加强治安部门办案力量,加大治安部门管辖刑事、治安案件侦办查处力度,重点打击黑恶势力、宗势力以及“村霸、路霸、市霸、街霸”等违法犯罪。

15、严厉打击“黄赌”违法犯罪。开展娱乐服务场所专项整治及集中清查行动,常态化打击组织强迫妇女卖淫、聚众赌博、网络赌博、电子游戏机赌博等突出问题,重点打击组织者、经营者和保护伞,遏制社会丑恶现象滋生蔓延。

16、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市局在治安支队设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各县分局在治安大队设立食品药品犯罪侦查中队。进一步深化“打四黑除四害”工作,加大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集中整治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安全问题,建立健全防范与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长效机制。

    17、开展“治爆辑枪”专项行动。加强公务用枪管理,收缴流散社会、危害公共安全枪支、爆炸物品、剧毒物品及管制刀具,建立流向、流量动态监管机制,推进民爆储存库安全达标,确保民爆物品运输、储存、使用安全,加强重点工程民爆物品监管,服务经济建设;严厉查处非法生产、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等违法行为,确保危爆物品无炸响、无打响、无流失、无安全责任事故。加强涉爆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对民爆协会的领导,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18、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建立执法协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河道采沙等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全市良好生态环境。

19、集中整治治安混乱地区。深入排查社会治安乱点、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重点地区,采取挂牌整治、责任倒查、交叉检查、异地用警等措施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国家重点工程治安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对废旧金属收购业、印刷业、印章业、寄售业、典当业、快递业、物流业及二手手机市场专项整治。

    20、开展维护校园、医院秩序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医院、校园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力度,推进物防、技防、人防建设,开展法制进校园,创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

21、集中整治旅游治安秩序。深入创建“平安景区”活动,加强旅游治安管理,进一步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强化对旅游景区景点管理人员和治保人员的培训工作。认真做好旅游高峰应对方案,确保重大节庆假日旅游安全。

22、推进保安服务市场清理整治。开展保安市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做好自招保安单位备案,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做好保安员持证上岗工作,稳步推进保安服务企业改制,积极指导建立健全保安行业协会建设。

四、强化治安防控,全力攻坚治安防控立体化目标

23、拓展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应用成效。加强指导,建章立制,完善措施,使全市防控体系建设成果迅速转化为治安防控工作实际成效,重点在视频调度、动态管理、一线巡防、图控办案等实战应用上取得新突破。

24、加大防控体系建设力度。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全年新增建设视频监控探头2万个。其中,高清智能监控点200个,社区视频监控五级平台达到30%132个公安派出所四级监控平台建设完成率达100%全市商户、店铺新增视频监控探头8000个,农村每个行政村新增“小探头”不少于6个,全市公交、出租、长途客车、运钞车视频监控和GPS定位系统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城镇社区门禁系统和农村电子报警器、警铃入户等技防建设,

25、推进公安检查站实战运用。落实公安检查站机构、人员、经费,实行分级管理和等级勤务制度,交通要道、高速路出入口安装智能高清抓拍系统达到100%,做好视频监控端口与市局情报信息实战平台有效衔接,形成一体化联动作战运行模式,构建“环安防控圈”。

26、完善“五级巡防”体系。加强各县分局、派出所巡防力量建设。建立视频巡逻与街面巡防、车巡与步巡、便衣与武装巡逻“三结合”和网格化巡逻机制。构建群防管点、派出所管片、巡警管面、检查站管线、交警管网的新型“五级巡防”网络,推行巡警巡逻GPS定位管理系统,提高巡逻见警率、管事率和抓现率。

五、强化机制创新,全力攻坚治安基础专业化目标

27、做强派出所工作专业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意见》与《考核办法》,深化派出所等级化建设,理顺派出所与各专业队关系,完善派出所与部门警种协作配合机制。落实派出所警力配置标准,创新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规范派出所执法执勤,提升派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

28、做实社区警务专职化。配齐配强社区民警和农村中心警务室民警,做到专人、专责、专能。落实社区警务室保障经费、民警补助标准,完善警务室警务工作机制和奖励措施。有序推行社区专职民警“双向积分”考核管理,全面落实警务室民警兼任社区副主任、副村长,推广流动警务室、网上警务室等新型警务模式。

29、做精群防群治专能化。坚持走治安防范社会化、市场化之路,加强基层治保组织、治安协管员、治安中心户长、保安、“红袖章”等群防队伍建设,不断壮大矛盾纠纷调解、流动暂住人口协管、治安信息情报收集、社区巡逻防范等专能性力量。协调、督促县区政府加快派出所和警务室专职辅警招聘工作,逐步配齐派出所及社区和农村中心警务室专职辅警,制定出台辅警招录、培训、管理、考核、奖惩办法,严把辅警“进口关”,畅通辅警“出口”。

30、创新基层警务运行机制,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全覆盖管理。以全面实行居住证为切入点,从暂住、流动人口就业、居住、信息采集等环节入手,开展信息采集大会战,加强出租房屋治安、消防检查,完善农进城户口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治安情报信息工作,加大治安耳目、特情物建及应用,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救助服务管理。总结推广派出所“三警合一”、重点人员“一人四管”、行业场所“四色分类”管理、出租房屋“ABCD”管理等经验做法,在整合警种资源、创新勤务模式、推行警务前移、强化治安管控等方面的改革上破题增效。

31、强化行业场所阵地控制。坚持整顿与规范齐抓、管理与服务并重原则,加强对特种行业、娱乐场所、废旧物品回收业、机动车拆解业、典当业、二手手机市场、洗浴按摩、速递业、歌舞娱乐、美容美发等行业场所的阵地控制。

32、抓好户口清理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户口清理整顿工作,严格规范执行户籍登记制度,认真落实全国治安管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户籍管理“四个一律”要求,严明纪律,严把质量。

33、推进治安管理工作社会化。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综合治理上推行“群防群治”,在平安创建上推行“警民共建”,在社会管理上推行“农村社区化、社区网格化”,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网格长”制度。利用行业协会管理家庭式旅馆,利用社会力量管理开放式小区,采取旅馆业管理方式管理宗教场所流动人员,构建社会化、群众化、信息化、集约化的“大治安”格局。

34、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全面落实省厅“50条便民利民措施”中涉及治安系统各项措施,在户籍、民爆、特行等方面推行便民利民措施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

六、强化规范执法,全力攻坚执法勤务规范化目标。

35、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各县分局治安大队和全市10人以上派出所配备专职法制员,10人以下派出所配备兼职法制员。

36、深化执法办案场所建设。全面完成基层所队执法办案场所二次改造升级,派出所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建成率要达100%涉案财物入库率、规范处置率100%。建立健全执法办案场所使用、管理、维护、考核机制,推进执法办案场所审讯系统常态应用,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率达100%;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件零发生。

37、加大执法装备的配备。全市治安部门要为一线执法办案单位及民警配齐电脑、打印机、照相机、记录仪、扫描仪、录音笔等执法装备。

38、加大执法检查指导。以强化执法思想教育、执法规范化制度建设、执法主体能力建设、办案场所安全管理、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重点,加大执法工作检查指导力度,市局治安支队不定期对各县分局治安部门执法工作进行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创新举措、亮点经验。

39、加大执法案件的考评。强制推行网上办案,案件网上录入、流转率达到100%。加强网上执法办案日常考评、专项检查和监督管理,从事实认定、证据收集、程序应用、法律适用、处理结果、社会效果等,对治安部门办理案件开展评查,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 

40、切实保障执法权益。强化岗位练兵,落实“三个必训”制度,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执法办案与工作执勤安全,公安派出所实战单位要严格按照《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为一线民警配备防护装备。

                                                                                                                                                                                                                                                                                                                                                                                                                                                                                                                                                                                                                                                                                                                                                                                                                                                                                                                                                                                                                                                                                                                                                                                                                                                                                                                                                                                                                                                                                                                                                                                                                                                                                                                                                                                                                                                                                                                                                                                                                                                                                                                                                                                                      

七、强化素质提升,全力攻坚队伍管理精细化目标

41、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进一步确立民意警务导向,创新群众工作手段,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强化问题导向,贯彻整风精神聚焦解决“四风”问题,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开展“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活动,牢固树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永葆公安队伍“四个忠于”政治本色。

42、狠抓治安业务学习培训。认真落实“1+9”队伍建设制度体系,深化“五个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大学法、大培训、大练兵”活动,积极推行“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组织派出所所长、教导员、户籍员、内勤、法制监督员学习培训,开展处突集结实战演练,着力提升广大民警依法履职能力、实战本领和职业素养

43、强化治安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市治安部门舆情引导和应对能力,通过信息上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站、“安康治安微博”和安康治安《手机报》等媒体,拓展宣传载体,宏扬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

44、加强治安工作调查研究。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破解治安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提高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总结推广治安管理工作好经验、好做法。

45、加强治安队伍管理考核。治安支队实行“100+X”考核机制,推行岗位量化指标考核制度。改进全市治安系统主要工作考核方式,实行精细化管理,坚持每月对支队各科队及全市治安工作进行点评与考核,实行重要事项督办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