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宗旨,汉阴县公安局紧紧围绕“民生”,事事做到“为民”,从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着手,通过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六小警务”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一点一滴中累积群众信任,赢得群众肯定与支持。
一、办好“小案件”,维护群众利益。顺应民意需求,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电信诈骗、入室盗窃、机动车失窃等侵财“小案件”做为刑侦工作重点,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对于群众报警求助做到“七个必”:“报警必受、接警必录、现场必勘、受案必查、接案必访、有赃必追、返赃必快”。今年以来,该局共破获涉及民生的侵财类案件49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6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300余万元。该局相继成功侦破“3.22”罗某特大非法经营案、“4.18”王某特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为近400余名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27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消除“小隐患”,保障公共安全。结合“治爆缉枪”和“春雷”专项行动,及时消除“小隐患”,做到“一宣二查三改”:一是广泛开展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活动;二是加强行业场所的安全检查,落实“六种查”:“日常查、突击查、随机查、反复查、交叉查、联合查”;三是责令安全负责人整改各类安全隐患。今年以来,该局发放安全防范宣传单12000余份,检查企事业单位、娱乐场所、学校等962家次,整改隐患75处;检查涉爆涉危行业场所135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7处,收缴各类枪支10支、弓弩1支、炮弹2枚、炸药360千克、黑火药41千克、雷管121枚、导爆索70余米,查处涉爆案件5起,刑事拘留4人,治安处罚5人,切实保障了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平息“小信访”,化解社会矛盾。为加强信访问题源头控制,实行“四必三公开”:“有案必回访、有访必接待、有疑必回复、有错必追究;公开信访工作程序、公开办案进展情况、公开办理结果”。落实局领导接访机制,对初信初访趁热打铁,尽最大努力于最短时间内予以有效解决,防止易事拖难、小事拖大。信访民警热情接待群众,坚持换位思考,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劝说信访人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信访问题,并充分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困难帮扶等手段化解矛盾。今年以来,该局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24件次(来信53件、来访71人次),逐一登记造册,领导审签交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梳理出18起重点案件及信访人,实行领导包案,协调专班人员开展办理化解工作。
四、解决“小难题”,践行服务宗旨。通过经济资助、结对帮扶、推荐工作、引导脱贫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小难题”,对于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尽量予以解决。针对群众反映办理户籍业务手续多、时间长、跑空路等“小难题”,在窗口单位推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业务告知”、“优先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电话通知”、“短信提醒”等便民利民举措。5月18日,群众张大爷拿着一份《户籍业务告知单》在汉阴户政大厅,连声感谢民警:你们警察想的可真周到,我忘性大,要不是这单子不知道要跑多少空路!今年以来,该局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35户,帮扶贫困户180余户,帮助群众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难题”22余件,征求意见建议27条,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五、调解“小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联合司法所、法庭等部门深入辖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咨询和援助服务。同时,积极借助社会各界力量认真摸排邻里纠纷、债务纠纷、婚姻纠纷、边界纠纷、合同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坚持“受理不推诿、调查不拖延、调处不隔夜、多调少处罚”原则,全力疏导化解纠纷。对于排查出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汇报当地党委政府,将不和谐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小纠纷”激化为“民转治”、“民转刑”案件或非正常上访及群体性事件。今年以来,该局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420余次,调处易激发矛盾的“小纠纷”800余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力促进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六、维护“小利益”,切实温暖民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民理念,开展“以民为本”的理念教育、换位思考大讨论及换位体验活动,引导民警进行“假如我是前来咨询办事的群众”、“假如我是受害者”、“假如我是服务对象”的换位思考,在换位、反思中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围绕省公安厅8类50项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今年以来,该局通过擦亮“110窗口、信访窗口、车管窗口、户籍窗口出、入境窗口”等服务窗口,最大限度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满足群众的期盼和需求,维护群众的“小利益”,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大理解”和“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