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公安民警的认知度,白河县公安局将“向人民汇报”活动和“百名民警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活动有机结合,全面落实“五走进”措施,进一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巩固和深化平安建设成果。 一是走进社区,夯实基础抓防范。社区民警主动深入群众、融入群众、上门走访群众,定期向群众汇报公安工作、征求意见建议,通报治安动态、抓好安全防范。并以“警民相约警务室” “警民恳谈”等活动为载体,结合社区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治安防范和法律知识的宣传,接受群众咨询,加强与群众的交流沟通;落实“未破案件回访制”,对一月内未侦破的案件当事人进行登门回访,通报案件进展情况,解答群众疑问,查找案件线索;推行“物管进社区、保安进商场、技防进单位”,组建治安联防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构建社区新型治安防控体系;积极物建治安信息员,主动掌握治安动态信息,加大对治安难点、热点问题的整治力度,确保辖区治安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二是走进学校,警校联手创平安。各派出所、交警中队民警结合辖区实际,按照“警校共建”原则,建立与辖区内中、小学校的定期联系通报制度,主动掌握校园及周边治安情况,加大对校园及周边治安、交通环境的整治力度和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及时消除校园内外治安、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隐患,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师生权益;积极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认真落实民警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各派出所领导和校园警务室民警兼任各中小学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每月深入辖区各学校至少上一节法制辅导课、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每季度至少举办一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报告会,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防范意识。 三是走进企业,警企共建促发展。各基层所队民警深入辖区各企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员工法律意识,做好超前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面临的问题、企业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及其周边环境的治安状况,主动上门征求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服务举措,提高服务标准,改进公安工作。并将与企业息息相关的警务工作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人员、收费项目和处罚措施印制成册,上门发放。对企业的外来人员,民警上门采集信息、集中办理居住证件。同时,强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治理,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利益的各种行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四是走进工地,化解矛盾护民权。近年来,白河河街棚户区改造、白河一中新校舍建设工程、白河电站等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带来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外来务工人员俱增。针对矛盾纠纷大量增多、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知识匮乏、法制意识淡薄、工地上盗窃等侵财案件多发的情况,白河县公安局在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建立工地警务室,做到“建设工地在哪里,民警工作就做到哪里”,落实民警长期驻守工地,主动深入工地周边农户走访,向群众宣讲政策、补偿标准及安置措施,让群众心中有数;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促使其知法、懂法,养成守法、用法的习惯,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及涉迁群众的利益。同时,严密掌控并积极化解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可能影响工程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纠纷的根源搞清楚,做到未动先知、有动必知,预警在先、防范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 五是走进农村,关注民生促和谐。县局以开展“百名民警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活动为依托,从事关民生的“小问题”“小案件”入手,建立民警走访长效机制,组织民警深入群众关注小苗头,化解小纠纷;排查小隐患,查破小案件;解决小问题,停息小信访;办理小事情,送去小温暖,真情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工作中,落实老家在农村的局机关民警回兼任警务民警民警制度,每月回村工作不少于4天;派出所民警每周到村工作不少于2天;每名民警走访群众不少于100户,并确定1—2户为重点联系对象,实现联系一户、辐射一片。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行并严格落实“七上门”(办理证件上门、安全防范上门、案件回访上门、法律宣传上门、人口核对上门、征求意见上门、帮贫扶因上门)服务措施,真正把便民利民的好方法、好措施送下去,让群众得到实惠;同时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意见建议带回来,进一步改进公安工作,促进“两率两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