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辖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时有发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对此,汉阴县公安局结合 “秦剑行动” 三整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强化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一、以全面摸排为基础,“三个到位”基础工作抓得实。一是地毯式摸排到位。组织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采取入户走访、街面巡逻、调查访问等方式对辖区精神病人展开一次地毯式摸排,全面核查,摸清底数,收集掌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现实表现及管控情况。目前,全县共排查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27名。二是逐人建档到位。根据摸排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核查情况,建立花名册,逐人建立管理档案,及时关注最新动态,及时更新信息内容。三是常态管理到位。针对每名在册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责任民警坚持做到“六清”“二不”“一维护”常态管理。六清即底数清、去向清、治疗情况清、精神状态清,当前表现情况清、管控情况清。“二不”即不漏管、不失控,“一维护” 即对符合录入全国重性精神病系统中的精神病人,及时的将数据采集录入,对已录入的数据信息,根据现实表现和病情状况,及时进行修正、维护和完善,确保信息全面、准确、鲜活。
二、以部门联动为切入,“四个落实”联管措施过得硬。一是落实职能部门职责。针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问题,该局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形成由党委政府牵头,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及村组干部、监护人共同管控的格局,民政部门为经济上困难的精神病人提供义务救助,卫生部门负责精神病人的收治及精神疾病的基本治疗,公安机关负责精神病人基本管控情况及现场控制工作。本地政府、派出所、村组、监护人做到信息互通,反映灵敏,一旦出现肇事肇祸苗头早发现,早控制,早预防,掌握主动权。二是落实四级联管责任。在党委政府的牵头下,对摸排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落实管控责任,形成由管控民警、驻村镇干部、村组干部、监护人组成的四级联管小组,管控民警、驻村镇干部、村组干部、监护人逐一签定管控责任书,将管控责任一一落实到人。三是落实分级联动管理。家属“控”。将病情较轻、尚不构成大的现实危害、家人能自行管理的病人,由家属落实好日常的看管监护工作。共同“盯”。对间歇式、病情相对稳定、有一定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的精神病人,由家属或监护人主要管控,镇、村组干部和民警定期或不定期上门巡查,一旦发现病情复发、行动反常等情况,监护人及时报告,联管小组及时行动果断采取处置措施。强行“治”。对病情较重、有暴力倾向、曾有肇事肇祸史的精神病人,动员监护人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在家属或监护人的申请下,通过政府综治、民政部门、民警及村组干部将重症患者集中到精神病康复医院进行治疗。9月初,汉阳镇长岭村村民朱某精神病复发,将自家太阳能水管砸断,并捡石头向家人投掷。接警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制止了朱某的打砸行为。为防止朱某再次滋事,在朱某家属请求下后,民警、镇民政所干部,长岭村干部协助家属将患者朱某及时送汉阴县精神病医院救治。四是落实动态管控。对发现的外辖区流窜精神病人,采取临时措施及时做好管控,移交政府民政部门处理。对于本辖区从外地返回的精神病人,及时做好登记,采取临时措施管控,并向本地政府汇报,通过政府部门合力妥善做好常态管控。
三、以有效控制为目标,“三个加强”防控效果好。一是加强基层应急处置装备力量。今年6月,该局投入8万余元采购50只盾牌、T型棍、31只钢叉、31只抓捕器、应急搜索灯、20套防暴服、10套救生设备等装备,配发至局应急处突中心、派出所、巡警队等一线单位,加强基层应急装备配备,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有效控制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二是加强肇事肇祸警情处置演练。制定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警突发应急预案,加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警情处置演练。在应急处突实战演练和已开展的4期民警轮训轮值培训中,多次模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场景,应急民警及时果断处置,通过演练,提高民警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将危害结果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加强快速反应能力。一旦发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情况,监护人及村组干部及时管控,民警及政府工作人员立即出动,第一时间到场控制。9月7日,蒲溪镇先锋村十二组村民李某精神病复发,在自家烧毁衣物,并用菜刀损毁家具,蒲溪派出所民警及时出警,村干部、政府工作人员、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及时到场,民警果断采取措施控制李某,消除了一起重大社会治安隐患。今年来,该局及时妥善处置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警情40余起,协助家属及时送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37人,及时消除社会治安隐患,有效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