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七大任务 攻坚七大目标
雷绍明副局长谈2014年全市治安工作思路
2014年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局之年,全市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将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不断提升“两率一度”为目标,做实“前置化警情处置、科技化信息警务、常态化打击整治、立体化治安防控、专业化基层基础、规范化执法勤务、精细化队伍管理”七大任务,实现法治安康、平安安康、美好安康做出新的贡献。
一、预警预防、源头化解,全力攻坚警情处置前置化目标。一是加强治安警情与维稳情报研判。完善市、县区、派出所三级情报信息维稳体系,坚持月研判分析制度,对重大事件苗头做到提前预知、提早预警。二是深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深化“三三三”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推行县(区)公安机关、派出所、社区警务室与同级司法、人民调解组织“三级对接”,坚决防止矛盾升级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民转刑”案件。三是做好重点人员管控。推行“一人四管”措施,对重点人员进行分类管理,逐一落实管控责任和管控措施,实现动态管控目标。四是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开展在安康中心城区“关城门”演练,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舆情导控机制和相关工作预案,加大对围堵扰乱党政机关、医院、工程建设等重点单位打击力度。五是做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实行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与分级化管理。以全市“双节”、“两会”、“龙舟节”等大型活动及重要节假日安保为重点,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全力攻坚信息警务科技化目标。一是推进治安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全覆盖治安基础业务信息平台,开展信息采集会战,加强派综、人口、民爆、枪支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实施旅业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推进保安、娱乐业与印章系统建设,大力推行执法办案与监管系统建设。二是构建治安信息实战应用平台。着力建立人口信息查询、派出所视频监控、治安警务协作、治安信息研判、执法监督“五大平台”,运用大情报、旅馆业、高清智能卡口视频、派出所综合信息管理、视频监控平台、危爆物品管理、保安管理等系统,实施扁平化指挥、四色化预警、人机化互动、规范化管理。
三、严打整治、打防结合,全力攻坚打击整治常态化目标。一是加大治安管辖案件查处力度。加大治安部门管辖刑事、治安案件侦办查处力度,强化治安部门打击整治实战功能,重点打击具有黑恶势力、宗派势力、村霸、路霸、市霸、街霸等违法犯罪活动。二是整治“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整治及集中清查行动,打击组织强迫妇女卖淫、聚众赌博、网络赌博、电子游戏机赌博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组织者、经营者和“保护伞”,遏制社会丑恶现象滋生蔓延。三是开展“治爆辑枪”专项行动。加强公务用枪管理,收缴流散社会、危害公共安全枪支、爆炸物品、剧毒物品及管制刀具,建立流向、流量动态监管机制,推进民爆储存库安全达标,确保民爆物品运输、储存、使用安全,加强重点工程民爆物品监管;严厉查处非法生产、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等违法行为,确保危爆物品“无炸响、无打响、无流失、无安全责任事故”。加强涉爆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对民爆协会的领导,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四是集中整治治安混乱地区。排查社会治安乱点、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重点地区,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加强重点工程治安环境整治力度,开展对废旧金属收购业、印刷业、印章业、寄售业、典当业、快递业、物流业及二手手机市场专项整治。五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深化打击“制假、售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建立健全防范与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长效机制,集中整治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六是开展维护校园、医院秩序专项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学校及周边、医院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侵害师生和医护人员的违法犯罪事件,加大物防、技防、人防建设,大力推进法制进校园活动,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七是集中整治旅游治安秩序。加强旅游治安管理,创建“平安景区”,发挥业务指导作用,认真做好旅游高峰应对方案,确保重大节庆假日旅游安全。八是推进保安服务市场清理整治。开展保安市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做好自招保安单位备案,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做好保安员持证上岗工作,稳步推进保安服务企业改制,规范保安服务行业,积极指导建立健全保安行业协会建设。
四、加强防控、完善提升,全力攻坚治安防控立体化目标。一是扎实推进高清智能视频监控建设。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应用率,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联网应用。全年建设视频监控2万个,高清智能200个,视频监控五级平台达到30%,各县区党委、政府门口、广场等重点区域逐步安装高清智能视频监控,132公安派出所完成监控平台建设。全市商户、店铺小视频监控探头8000个,城镇社区门禁系统达到80%,农村电子报警器、警铃入户率达到50%,全市公交、出租、长途客车、运钞车视频监控和GPS定位系统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推进公安检查站实战运用。完善公安检查站体制建设,落实机构、人员、经费。14个一类检查站按照配备警力15人,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交通要道、高速路出入口安装智能高清抓拍系统达到100%,各县城区与城关出入口电子围栏和城际系统安装达到100%,做好视频监控端口与市局情报信息实战平台有效衔接,形成联动一体化作战运行模式,提升区域查控效能。三是建立层级治安巡控防线。加大巡逻防范,开展业务培训、实战演练,完善五级巡防、网格化巡逻、公安检查站和治安卡口值守、视频监控巡逻对接,织密社会面防控网络。各县区城关、城区实行四色预警,推行电子巡更管理系统,推行“三警巡逻”机制,实现对重要区域、重大活动、敏感时段的重点管控。
五、警力下沉、机制创新,全力攻坚治安基础专业化目标。一是做强派出所专业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意见》与《考核办法》,争取人员和经费保障,优先落实派出所辅警配置,提高派出所执法执勤规范化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统一规范派出所基础台账,做强派出所专业化建设,积极探索农村派出所勤务机制改革,全面提升派出所工作。二是做实社区警务专职化。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实行警务室民警兼任社区副主任,构建社区专职民警网络化管理调度平台,加强社区专职民警考核管理,改进绩效考评办法,完善保障和激励措施,全面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做到专人、专责、专能。三是做精群防群治专能化。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红袖章”队伍,加强群防群治工作,按照矛盾纠纷调解、流动暂住人口协管、治安信息情报、民间巡逻巡防、基层治保组织五大类别,推进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向深层化、精细化发展。四是做大派出所基础工作。以实行居住证为切入点,加强人口服务管理,开展信息采集大会战,加强出租房屋治安、消防检查,推行流动暂住人口“四色”管理,完善农进城户口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大特情、治安耳目等秘密力量物建及应用,加强对特种行业、娱乐场所尤其是物流业、快递业的服务管理。全面落实省厅出台户籍管理便民利民措施,不断简化户籍审批、年龄变更手续,开展网上异地二代证办理,对学校开展上门办理户籍和二代证,对边远山区群众上门服务。依托户籍评价系统适时跟踪监督,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五是推行社会化组织管理。排查疏理和审核登记各类社会组织,加强与有关部门联动协作,建立健全常态监管、定期会商、联席会议制度,依法有序有效管理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利用行业协会管理家庭式旅馆,利用社会力量管理开放式小区,采取旅馆业管理方式管理流动人员等。
六、规范执法、拓展载体,全力攻坚执法勤务规范化目标。一是全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治安行动队,专司“黄赌毒”案件与治安部门管辖刑事案件的侦办工作,切实增强治安部门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的实战功能。二是深化执法办案场所建设。推进规范执法办案场所建设,2014年各县分局要完善执法办案场所,132个派出所完成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健全执法办案视频监控,实施实时视频传输,为规范案件办理、保护民警权益提供支撑。三是加大执法装备的配备。为一线执法办案单位及民警配齐电脑、打印机、照相机、记录仪、扫描仪、录音笔等执法装备。四是加大执法检查指导。以强化执法思想教育、执法规范化制度建设、执法主体能力建设、办案场所安全管理、执法监督、执法成效、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重点,加大执法工作检查指导,市局治安支队不定期对各县分局治安部门执法工作进行检查,不断总结,推广创新举措、亮点经验。五是加大执法质量的考评。从事实认定、证据收集、程序应用、法律适用、处理结果、社会效果等,对治安部门办理案件开展评查,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六是切实保障执法权益。强化岗位练兵,落实“三个必训”制度,基层一线民警做到“三懂四会”,提升规范执法水平。强化防护措施,确保执法办案与工作执勤安全,实现执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三统一”
七、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全力攻坚队伍管理精细化目标。一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大讨论,深入推进纪律作风教育整顿,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严格执行《纪律条令》、“五条禁令”、“三项纪律”等警规警纪。二是狠抓治安业务学习培训。认真落实“1+9”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开展“大学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依托“战训合一,轮值轮训”,组织派出所所长、教导员、户籍员、内勤、法制监督员培训,开展实战技能训练和岗位业务练兵活动。三是突出治安宣传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破解治安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提高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开办“安康治安微博”和安康治安《手机报》,拓展治安宣传载体,营造浓厚氛围。四是加强治安队伍监督考核。改进治安系统主要工作考核方式,量化定位工作目标任务,实行精细化管理。治安支队坚持每月对内、对下治安工作进行一次通报,实行重要事项督办制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明确民警职责,夯实工作目标和责任,推行岗位量化指标考核制度。
为推进七大攻坚目标顺利实施,全市治安部门建立“五项制度”与“四个机制”保障措施。即:建立全市治安部门工作通报、各级治安部门领导约谈、各级治安部门领导工作问责、县级治安部门工作考核末位发言、简化审核程序“五项制度”;建立全市治安部门考核通报(月通报、季考核、半年点评、年终总评)、包片督办(分管局长、治安大队长当一天所长,所长当一天社区民警)、案件办理通报、民警辅警管理“四个制度”,全面确保七大攻坚目标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推进治安工作跨域发展,努力实现“四个满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