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公安机关推行社区民警“十进”活动
扎实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筑牢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安康公安机关以城乡社区警务建设为支撑,以群众路线为基础,以党政支持为保障,在全市公安机关推行社区民警“十进”活动,积极探索社区警务长效工作机制,用行动践行亲民为民宗旨,用真情牢筑警民和谐根基。
一、进上访、缠访人员的门,化解信访矛盾。要求社区民警主动走进上访、缠访人员的门,去做上访人员的工作,耐心倾听他们诉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真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符合政策的要切实予以协调解决,对确实有困难的要实行人文关怀,对无理缠访的要依法进行严处。让老上访户从思想上转弯、感情上接受、行为上罢访,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二、进矛盾纠纷当事人的门,促进社会和谐。要求社区民警主动深入到矛盾纠纷当事人家中,详细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彻底摸清当事人的想法,找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对时间较长、积怨较深、易引发严重后果的矛盾纠纷,从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入手,运用典型案例对当事人进行劝说和教育疏导。对于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善于借力,发动亲属做工作,利用亲情打动当事人,达到源头控制主动化解矛盾,营造良好社区环境的氛围,最大限度的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三、进重点管控对象的门,确保稳控到位。要求社区民警走进重点管控对象的门,做到逐人见面,了解第一手真实材料。对重点人员做到“月见面,季约谈”,并如实记录约谈情况,特殊时期还应按要求每天一电话,一周一见面;对离开户籍地居住的重点人员要及时向现居住地公安机关通报其情况;对已外出打工的不能只管档案不管人,要了解其具体所在的打工地,知道其现住地的联系方式,与当地派出所和务工所在单位取得联系,切实做到“知其人,识其像,明其底,晓其动”。
四、进在逃人员亲属的门,加大规劝力度。要求社区民警加大对在逃人员的规劝力度,走进在逃人员亲属的门,按照“宽严相济”和“先易后难”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逃犯和其近亲属的思想工作。对其亲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做思想工作,从感情上,拉近与在逃人员家属的距离,利用亲情深度分析犯罪嫌疑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打消其畏罪心理,打消家人的重重顾虑,敦促其早日投案自首。
五、进留守人员的门,践行民生警务。要求社区民警深入摸排、全面掌握辖区内留守儿童、妇女、空巢老人的家庭成员、年龄、文化水平以及外出务工人数、务工地点、工种、经济收入、联系方式等,逐户逐人建立留守类特殊群体电子档案,并在每村物建1至2名责任心强的信息员,适时掌握他们动态,及时新增和注销相关档案,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断增强对留守类特殊群体的掌控能力,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六、进治安积极分子的门,加强沟通联系。要求社区民警主动联系、积极组织,始终关心治安信息员、流动人口协管员,通过召开联谊会、座谈会等形式教会其方法。加强与治安积极分子的联系沟通,交流增进感情,并通过发放慰问信,争取奖励资金等形式,增强治安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切实提高群防群治能力,充分发挥治安积极分子搜集信息,控制阵地的作用。
七、进流动暂住人口的门,强化信息采集。要求社区民警全面掌握辖区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根据他们的职业、特长、是否有前科劣迹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流动暂住人口实施ABCD分级管理,按照“实名、实情、实时”的要求,及时、规范采集流动人口信息,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录入派综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和流动人口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尤其是要掌握涉恐、涉危的重点人员,防止造成现实危害。
八、进社区、村组干部的门,强化基础工作。要求社区民警主动走进社区、村组干部的家中,加强与社区、村组干部的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要坚持与他们常联系、常往来、常交心,积极为村组、社区的建设提供帮助和支持,更要争取他们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支持,共同创建“零发案”、“零上访”、“零毒害”社区,营造文明富裕,和谐稳定的社区治安环境。
九、进个体工商户的门,倾听群众呼声。要求社区民警以行业场所备案工作和实名登记工作为抓手,对辖区范围内旅馆业、娱乐场所、公章刻制、印刷业等特种行业和个体经营单位逐家逐户建立档卡,采集基础信息,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行业场所容易滋生“黄赌毒”、易于藏污纳垢和打架斗殴等案件发生的特点,通过制定工作标准,规范日常的治安检查工作,确保管理工作连续有效。坚持开展“向人民汇报”、座谈会等形式对行业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法制宣传,对行业场所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定期组织培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民警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行业场所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和检举揭发违法犯罪的自觉性,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设,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减少安全隐患,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十、进治安重点单位的门,确保绝对安全。要求社区民警走进党政机关、车站、码头、大型商场、金融网点、医院、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治安重点单位,全面检查单位内部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安装、使用情况,做到“一单位一档案”的规范管理模式。组织内部单位一线员工特别是专职安保力量,开展安全培训讲座;经常深入校园,针对学生和儿童的不同心理状况和理解能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金融网点、学校等治安重点单位的法制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