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公安简报第50期)平利县公安局开展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8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编者按: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切实加强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市公安局党委更是将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纳入全市公安十项重点工作之一。今年以来,平利县公安局切实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推动警力下沉、重心下移、保障下倾,高标准的推进社区警务专职化工作进程,实现了社区民警“专人、专职、专能”的目标,使基层警务效能和基础工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现将该局在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刊发全市,请各警种、各部门、各县区认真借鉴学习,不等不靠,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进一步充实基层警力,激发基层活力,服务社区群众、维护基层治安稳定

 

社区民警专职化   服务居民零距离

            ----平利县公安局开展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侧记

 

平利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民警王雪洁,是平利县南城社区警务室的责任民警。她在全市优秀社区民警先进事迹报告会中说:“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管理后,她经常走到群众中,为居民排忧解难,这不仅是对群众负责,为居民做事,还有利于提升自身素质,通过每天融入居民生活,处理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尤其是避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更加体现了自己作为一名公安民警的价值”。今年以来,平利县公安局大力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使得人民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大幅提升。

 

强化“三大保障”  夯实工作基础

 

平利县公安局按照社区民警专职化的核心任务和具体要求,对工作任务进行了逐一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具体工作有领导牵头,有部门负责,有人员落实的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格局,使该县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迅速驶入快车道。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工作责任。近年来,平利县公安局始终把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作为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心,该局在前期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城区5个社区完成5个标准化社区警务室建设,在农村推行“一室带多村”建设28个农村中心警务室建设规划,同时,平利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政法委书记吴代强任组长,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局长李建忠任副组长的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推进全县社区民警专职化的核心任务和具体要求,对工作任务进行了逐一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具体工作有领导牵头,有部门负责,有人员落实的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格局。

强化资金保障,完善硬件建设。经该局积极争取、协调,为切实解决制约社区民警专职化人员、经费等发展的“瓶颈”问题,平利县委、政府于一次性拨付30万元用于社区警务室建设,并在财政预算中增加38.6万元用于解决社区和农村中心警务室办公经费和民警每月补助。在经费落实的基础上,该局积极主动深入社区协调警务室用房,全面完成5个社区警务室的装修改造任务,统一购置了台式电脑台、笔记本电脑、警用电动车、办公桌椅、数码相机、录音笔、执法记录仪等装备。目前,该局5个警务室装备配备完善,外观标识、内部设置统一规范。社区警务室每年1万元、农村中心警务室每年5000元的办公经费和社区民警每月200元、农村中心警务室民警每月300补贴和社区警务室“双网双本”全部落实到位,全面实现了社区警务室“五有”目标。

强化警力保障,推动警力下沉。面对警力严重不足的实际,该局始终将配齐警务室的警力作为优先考虑,从城关派出所抽调10名正式民警,为5个社区警务室分别配备了1名专职警务室民警和1名兼职民警,从农村派出所抽调28名正式民警担任全县28个农村中心警务室专职民警,从2013年县政府招录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中择优选调43名人员,为每个社区警务室2名专职辅警,农村警务室每室配备1名专职辅警。

 

落实“五项制度”  规范勤务运作

 

平利县公安局为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采集收集信息、管理实有人口、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安全防范、服务人民群众等五大工作职责,采取各种机制用来规范勤务运作,确保社区民警能真正“专“下来开展工作。

确保社区民警专人专用。该局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民警采集收集信息、管理实有人口、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安全防范、服务人民群众五大工作职责,要求辖区派出所一律不准给社区民警下达破案打击指标;一律不准抽调社区民在派出所值班备勤;一律不准抽调社区民警从事辖区以外的临时性任务。同时,该局还将派出所落实“三个一律”纳入派出所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硬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切实减轻社区民警工作负担,确保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扎根基层。

加强社区民警教育培训。该局把提高社区民警素质作为做好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求派出所每月要对社区民警进行不少于1次的培训,县局每年不少于2次集中培训,治安大队负责社区农村警务的民警每季度要到社区进行一次工作检查指导,使社区民警能真正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具备胜任职责、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成为社区警务工作的行家里手,为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规范社区民警工作时间。该局规定社区民警除开会、学习及需要在派出所处理事务外,一律下沉到警务区工作。社区民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自行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每周必须保证5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每天的工作情况要详细记录在工作日志上,作为考评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以督促民警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

规范社区民警考评制度。该局以入户走访率、发案控制率、群众熟警率和群众安全感、满意率等作为主要内容,制定下发了《社区民警考核办法》,派出所每周对社区民警工作进行点评,治安大队每月对社区警务室民警工作实绩采取网上信息录入核实、实地走访等形式对警务室民警工作进行考核,年终总评

严格社区民警工作奖惩。该局将社区民警每月200元、农村警务室民警每月300元的补助由辖区派出所统一领取,纳入社区民警绩效考核,从表现相对较差的民警月补助上扣除适当比例予以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社区民警,坚决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发生。同时,县局根据年终总评,对经考核排名前3名的社区警务室民警、辅警作为年底评先争优的依据,优先考虑,并确定为申报上报县级以上表彰人员对象,有效激发了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推行“三项机制”  提升工作实效

 

平利县公安局为确保社区警务工作取得实效,采取系列办法,通过推行警情研判,开展警民互动,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以社区民警为主、专职辅警为辅,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大治安”格局

积极推行实效警务。该局由指挥中心负责对每日接警情况在县局公安网上发布每日警情,治安、刑侦、辖区派出所定期分析辖区发案特点规律,提出防范建议,社区民警通过分析研判,根据本社区的发案情况,因地、因时、因发案规律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推行“动态勤务”,使社区民警、辅警真正出现在维护治安、服务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最需要的路段、最需要的区域,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提高辖区群众安全感。

切实开展警民互动。该局将社区警务室全部开通网上警务室,民警依托网上警务室、微博、QQ群等互联网媒介,及时通报发案情况,定期发布公安机关工作动态和社区警务便民举措,征集违法犯罪线索,宣传违法犯罪预警防范知识,接受网民咨询、求助、监督、投诉,实现与社区群众实时、快捷、无障碍的交流、沟通、互动。

切实开展群防群治。该局在每个社区落实1名专职民警,1名兼职民警和2名专职辅警的基础上,积极发动各辖区组建的群防群治力量协助警务室民警工作,物建若干名信息员,发展若干名治安积极分子,形成以社区民警为主、专职辅警为辅,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大治安”格局特别是该县南城社区警务室专职民警王雪洁积极发动辖区离退休老干部,积极筹建了“夕阳红”治安巡逻队,既活跃丰富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又极大了维护了社区治安秩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工作扎实开展  人民群众满意

 

平利县公安局通过实施社区民警专职化,警务室民警全天候深入辖区,真正“专”下来开展工作,使得社区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防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工作取得了实效,也使得警民关系更加和谐。

矛盾排查化解更及时。通过实施社区民警专职化,警务室民警全天候深入辖区,彻底改变了以前警务室只挂牌、不营业、群众长期见不到民警的现象。警务室民警广泛接触群众,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动态,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进行排查化解,最大限度的消除了不安定因素,使警务室真正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

治安防控网络更严密。警务室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开展入户走访、警民相约警务室等互动活动,利用网上警务室开设“咨询台”、发送安全提示信息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安全防范宣传,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向群众揭露犯罪分子作案惯用的手段,讲解基本的防范技能,传授防抢、防盗、防骗知识,教育、动员、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通过向群众提供警务咨询服务、发放各类安全防范宣传材料,有效增进了群众对警务工作和法律知识的了解,群众抵制违法犯罪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打击违法犯罪更有力。通过警务室民警扎实有效的工作,辖区常住人口、重点人员、行业场所管理等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为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1212中午13时许,平利县王峰社区民警陈勇在走访中了解到,五峰南路“金山城”锅巴米饭店店主刘某放在收银台上的一部价值3500元的苹果4手机被盗,该社区民警随即对周围群众开展了全面的摸排走访,通过调取当天案发现场周围的视频资料及开展外围的走访工作,终于把目标锁定在兴隆镇李某的身上,当日下午李某被抓获,对盗窃手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被盗手机被民警当天就归还失主刘某。

警民鱼水关系更和谐。警务室民警始终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及时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该县城关派出所药妇沟社区民警为解决一老年困难群众无户口问题,顶着酷暑翻山越岭,步行30余里山路调查取证,为该户群众办理户口补录,深受当地干群好评。

 

数字彰显成绩  老百姓得实惠

 

平利县公安局自施行社区民警专职化以来,通过社区民警的不懈努力,截止目前,全县共组建群防群治队伍246支,人员3876人,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72起,向群众提供警务咨询服务14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安全防范宣传材料23500余份,提供各类有效线索140条,协破刑事案件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协查治安案件54起,为维护全县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共走访群众8900户,35000余人,采集基础信息4300余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58条,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3万余元,上门送身份证3000余份,用实际行动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维护该县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警:走近居民,办公更有力了。平利县南城社区里住户陈胜祥手有残疾,妻子是聋哑人,母亲双目失明,孩子正在上中学,家庭主要收入靠夫妻俩在菜市场卖菜维系,生活非常困难,社区民警王雪洁得知后主动联系民政部门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并申请了廉租房,现在他们的住房也有了,日子也比以前过得好了。

平利县南城社区民警王雪洁说。“我们进驻社区以后,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有什么事都会主动过来找我们。和侦破一件案子相比,这些工作有些琐碎,但我们做好了,可以让群众更有安全感,同时还可以服务实战,起到预防及帮教作用。”

社区:信息交流,工作完善了。2014312日早上,平利县五峰社区警务室民警在辖区巡逻时,一名60多岁的胡姓男子跑过来向民警诉苦,说近年来邻居詹某经常把垃圾倒在他家门前,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社区民警耐心的安抚胡某后并随其到家中,同时又叫来邻居詹某,在了解情况后,社区民警经过民警近3小时的耐心调处,胡某和詹某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二人放下恩怨,握手言和。同时,社区民警还多方联系,环卫部门已为该处增设了垃圾箱,彻底解决了两家倒垃圾难的问题。

平利县五峰社区一位管理人员说:“以前一些矛盾、争吵,或者扰民事件都由社区工作人员去处理,但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往往在调解过程中,矛盾双方谁都不愿意听取社区工作人员的意见,而民警在处置此类事件时,有一定的权威性,对矛盾和问题的处理也就相对顺利了”,民警进社区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的工作压力。。

居民:看见民警,心里安定多了。平利县南城社区一位社区居民说,“现在社区责任民警在社区办公,还经常在社区各处走走看看,这让我们打心底里感到踏实。”社区责任民警空闲时去居民家走走,一来认个脸熟,二来了解情况,和社区居民话家常,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难题,与邻里之间是否有纠纷。此举不仅加深了对特殊人群的了解,还可以掌握更多人群的信息,例如哪家与哪家有矛盾、哪家有老人需要照顾等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开展警务服务更加便利了,最重要的是,居民看见民警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安全感。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