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安康公安机关牢固树立民生警务理念,持续开展了“破小案、暖民心”专项行动,并建立以考核为导向的倒逼工作机制,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
安康市公安局建立四项机制
推动“破小案、暖民心”活动常态化
去年以来,安康市公安局面对多发性侵财犯罪居高不下的现状,坚持问题导向,践行民生警务,通过建立健全“四项机制”,组织开展了“破小案、暖民心”专项行动,推动“破小案、暖民心”活动常态化,有力打击了多发性侵财犯罪,压降了刑事发案,提升了“两率两度”。
一是考核倒逼机制引领警务创新。建立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了以“重破案、重办案、重追赃、重返还”四重并举为核心的考核办法,将“破小案、暖民心”活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每月通报排名、年度考核奖惩,对取得前三名的县分局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对成效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利用考核这根“指挥棒”,将全市公安机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引导聚焦到“破小案”上来,形成了打击整治合力。
二是信息导侦机制提升打击效能。在“破小案、暖民心”活动中,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信息导侦,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平台和侦查手段,深度进行信息碰撞、轨迹追踪、案件串并,推动“由案到人” 、“由人到案”、“由案到案”多元化侦查方式的转变,实现打击的规模效应,相继破获了一大批团伙性、流窜性、系列性侵财犯罪案件。同时,加大网上合成作战室的实践和创新,深化“六位一体”网上合成作战机制,推行“大案同步上、小案按需上”的合成作战模式,不断提升破案数量和质量。坚持现场勘查“一长四必制”,努力提高手印、足迹、生物检材的提取率,为案件分析、串并和移诉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立体防控机制压降刑事发案。根据季节特点及发案规律,市局及时调整警力部署和勤务方式,创新推行群防管区、派出所管片、巡警管面、检查站管点、交警管线的新型五级巡防体系,把警力更多的投向盗抢案件高发地段和防范薄弱时段,最大限度投向社区、街面、背街小巷和公共复杂场所,实行全天候、全覆盖的治安巡逻,提高了见警率、盘查率和现场查获率;加大吸毒人员“大收戒”工作,及时收戒一批“瘾君子”,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侵财案件发生。同时,坚持“打销赃、管渠道”,斩断销赃链条,使犯罪嫌疑人“不敢偷、偷不成、销不掉”,降低了侵财案件发案率。今年一季度,全市“两抢一盗”案件同比减少40.5%。
四是追赃挽损机制赢得群众满意。牢固树立“破案必追赃、追赃必返还,破案零容忍、追赃零懈怠,追赃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的理念,坚持破案打击和追赃挽损“两手抓、两手硬”,创新推行“追赃十法”,积极与物价、检察院等单位协作,尽量缩短赃款赃物的鉴定、存放、发还时间,做到快追赃、多退赃。全市公安机关严格执行涉案财物管理、赃物认领发还制度,将赃款赃物追缴率和返还率纳入考核体系。特别是在2014年“破小案、暖民心”专项行动,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两抢一盗”及诈骗类案件2423起,占破获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为46%;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895名,打掉犯罪团伙256个1043人,捣毁销赃窝点35个;先后召开赃款赃物集中返还大会27场次,通过现场发还、集中返还、赃物认领等形式,共向群众发还赃款赃物总价值2178余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安康市公安局在全省刑事侦查工作会上
获得表彰并作“破小案暖民心”经验交流发言
《人民日报》对我市公安机关“打盗抢、防诈骗、破小案、暖民心”活动进行专题报道
民生小案都有啥?盗窃、诈骗、伤害案件皆高发
记者:民生小案该如何定义?
陕西省安康市公安局长杨尚伟:农村“民生小案”是指关乎农村地区群众切身利益,侵害其财产安全、身心健康,但危害后果不大、涉案金额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犯罪情节较轻、量刑相对轻微的一般刑事案件。
记者:除了丢牲口,还有哪些民生小案在农村高发?
杨尚伟:2014年,安康市共立农村地区民生小案1332起,破获843起,发案数占全部刑事案件4863起的27.3%。其中立盗窃案件793起,破获499起;立诈骗案件157起,破获50起;立伤害案件59起,破获57起。
在农村高发的民生小案主要是:第一,侵财类案件,其中入室盗窃、诈骗案件占很大比重。盗窃案件主要是以盗窃日常生活用品、现金、手机、首饰。被盗对象多是农村小卖部、留守家庭;其次是电信诈骗,近几年来,不法分子打着“可以帮人承揽工程”“帮人安排工作”等各种幌子实施诈骗;最后是因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占一定比例。
难破是因警力缺?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基层防范薄弱
记者:民生小案高发的原因是什么?治理的困难集中在哪些方面?
杨尚伟:
其次,基层派出所警力相对也有限,如石泉县公安局池河辖区共20个村,面积1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余人,而派出所仅有民警9人。
另外,农村基层防范工作相对薄弱。很多村没有专职治安防范力量,或者虽有专门的巡防力量,但工作制度不健全,经费无保障,不能做到日常性、经常性的巡防,存在防范上的漏洞。
大批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都是老弱幼小。这种家庭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另外,一些青少年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约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一些夫妻双方异地打工,容易造成夫妻间感情疏远,导致一些家庭破裂,形成了不稳定因素。最后,由于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农村法制教育较为滞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农村民生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破案还有啥新招?运用大数据建模,利于警务超前部署
记者:破解农村民生小案有哪些对策和经验?
杨尚伟:在乡镇,加大视频监控建设必不可少。这几年来,安康市公安局累计建设各类视频监控70180个,建立派出所四级视频监控平台121个、社区警务室五级视频监控平台72个,实现省、市、县、派出所、社区视频监控“五级联控”。今年以来,利用视频监控破获刑事案件76起,查处治安案件260起。
记者:以前的群防群治在新形势下如何升级?
杨尚伟:破解民生小案,群防群治工作必须要加强。我们要求社区民警实施日巡查、夜巡逻,同时构建以专业巡防力量为主、社会巡防力量为辅的“串烧式”巡防体系,同时继续实施邻里守望、商铺自防、保安守卫等措施加强自我防范。另外,减少民生小案的发生,群众要积极学习防盗防骗的知识。
为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展现全省公安队伍良好形象,@陕西公安精心策划主题活动宣传陕西公安工作。前期,省公安厅向全省公安机关下发通知,征集展示公安民警顽强拼搏、执法为民、传播正能量的先进事迹,征集反映全省各地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以及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等微访谈素材。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刑警支队、宣传科等部门为做好本次微访谈活动积极行动,精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优选了一批先进典型素材和反映公安基层一线工作鲜活照片,确保本次微访谈活动顺利举行。
此次主题活动推出后,网友反响非常热烈,纷纷转发和评论。访谈期间,杨尚伟局长重点围绕安康市公安局正在开展的“破小案、暖民心”专项行动,介绍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民生小案以及公安机关打击此类犯罪活动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就有关话题进行互动交流。在访谈中,杨尚伟局长认真解答网友提问,针对当前盗窃和电信诈骗案件多发的实际情况,与网友分享摩托车、电动车安全防盗知识,交流常见电信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醒广大网友提高警惕、加强自身安全防范,避免财物损失。“破小案暖民心”的话题引发网友的共鸣,吸引了众多网友响应。网友纷纷通过微博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短短的一小时里微博话题持续被网友转发讨论。
此次陕西公安局长微访谈活动,架起了警民沟通联系的新桥梁,开辟了人民群众为公安工作建言献策的新渠道,拉近了公安机关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对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 下一步,@安康警务政务微博将继续配合@陕西公安做好系列微博主题活动的推广和运营工作,通过微访谈宣传安康公安工作,通过网络讲好安康警察故事,将更多更好的基层典型经验和优秀民警事迹呈现给广大网友,用“微力量”展现安康公安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