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公安机关“破小案、暖民心”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0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制度+机制+战法

安康公安机关“破小案、暖民心”成效显著

 

2015922,汉阴县凤凰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安康市公安机关“‘打盗抢、防诈骗、破小案、暖民心’专项行动涉案财物集中返还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当安康公信融资担保公司会计马某从省公安厅副厅长马中林手中领回被骗的43万元现金时,观众区爆发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马会计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天,共向受害群众返还现金100余万元、小轿车4辆、摩托车20辆。

这是安康公安机关开展“破小案、暖民心”专项行动以来,举行的第35次赃物集中发还仪式。安康市地处秦头楚尾,与川渝鄂接壤,襄渝、阳安、西康三条铁路、包茂、京昆、十天三条高速和316210国道交汇于此,是西部腹地沟通南北、联接西南、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全市社会治安比较复杂,特别是盗窃、诈骗等侵财犯罪易发多发。

侵财案件发案率高、破案率低、群众损失挽回较少,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安康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服务民生的“老大难”问题。

2013年以来,安康市公安局按照“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了“破小案、暖民心”专项行动。在工作中大胆创新,探索总结了制度+机制+战法的侦查破案新模式,形成了以专业打职业、以体系打流窜、以秘密打隐蔽的打击犯罪新机制,破解了“发案多、破案少、追赃难”的瓶颈,有效地提升了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的整体能力,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制度保障 ,“破小案、暖民心”根植沃土

坚持如实立案,打通“破小案、暖民心”的最先一公里。侵财类“小案”因其危害后果不大、涉案金额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犯罪情节较轻、量刑相对轻微,基层公安机关重视程度不高。有案不立、不破不立一度时期表现突出。案件破不破是能力问题,但案件立不立则是原则问题。“破小案、暖民心”专项行动以来,市公安局首先对刑事立案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范,要求全市公安机关依照《刑法》、《刑法修正案八》、《两高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公安部关于刑事案件如实立案的通知》、《省高院关于适用刑法有关条款数额、情节标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坚持如实立案。其中规定,凡受理的侵财类案件,必须全部、及时录入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并细化案件基本情况、案件类别、作案手段特征,为分析研判、串并案件奠定基础。

落实现场必勘,为案件侦查串并打好基础。为解决“小案现场多、警力不足、勘查不过来”的实际问题,全市公安机关在派出所建立了52个刑事技术分室,招聘250余名辅警,配备300余万元现勘设备,确保现场勘查率达到100%。现场勘查实行“三级负责”(市、县区、所队各负其责)和“五位同步”(痕迹、照相、信息、视频、法医)的方法 ,提高指纹、足迹、DNA等痕迹物证的提取率。现勘完毕后,及时进行比对、检验、鉴定,并录入现勘、DNA、指纹等信息系统,为查询串并打好基础,切实将 “一长四必”制落实到位。 

强化分工协作,构建全警作战模式。以刑侦部门为主力、1+X合成作战为基础,按照“大案同步上案、小案按需上案”的要求,全力打好“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对于犯罪嫌疑人有继续作案可能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治安、巡警、派出所等部门在高危地段、时段开展巡逻守侯,守株待兔。对于犯罪嫌疑人特征明显、逃窜方向明确的,立即启动警务查报站和治安卡点设卡堵截,张网以待。对电信诈骗案件,及时采取冻结涉案帐号,调取银行业务数据和监控视频资料,落实后续侦控措施,追赃换损。

二、创新机制,“破小案、暖民心”效果倍增

建立专业队伍,形成以专业打职业的优势。针对当前多发性侵财呈现出系列性、团伙性和职业化、智能化的特征,市公安局按照“体制不动、机制先行”的原则,对警务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创新。各级刑侦部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建立了“4+N”运行机制。4即综合中队、技术中队、信息中队、打击侵财中队,N即:大案中队、打黑中队、经侦中队、禁毒中队、视频中队、案审中队等。加强刑侦队伍专业化建设,创建打击犯罪新机制,形成以专业打职业的优势,达到了“更多地破小案”的目的。

积极追赃挽损,减少群众损失。破案是逗号,追赃是句号。全市公安机关把“破案必追赃、追赃必返还”、 “追赃最大化、损失最小化”贯穿于始终,坚持破案打击和追赃挽损“两手抓”,快追赃、多退赃。各级公安机关把追赃挽损情况作为刑事案件审核的必经程序、必审内容。凡是赃物去向没有查清、有赃款赃物没有追缴的、有账户没有冻结等情形,落实专人核查补救。明确提出对于侵财类案件,追赃案件数占移送起诉案件数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对于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侵财类案件,追赃金额要达到涉案总金额的90%以上,竭尽全力强化追赃挽损工作,努力把受害人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开展赃物返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严格执行涉案财物管理制度,赃物认领发还制度,对被盗现金、有价证券“先取证后返还”;对被盗车辆、物品“先鉴定后认领”。通过加强刑侦阵地控制、赃物去向循线追踪、依法扣押犯罪嫌疑人随身财物、及时查询和冻结银行账户、敦促亲属主动赔偿受害人损失等方法,拓宽追赃渠道,尽最大努力追回赃物、挽回群众损失。开展“破小案、暖民心”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通过现场发还、集中返还、赃物认领等形式,共向群众发还赃款赃物总价值3000余万元。当被盗被抢被骗群众领回失而复得的财物时,他们对公安机关的感激发自肺腑,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的赞扬油然而生,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得益彰,打通了公安机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强考核奖惩,激发斗志热情,焕发生机活力。市公安局制定了《破小案工作机制》,以及“重破案、重追赃、重返还、重退赔”四重并举为核心的《考核办法》。为营造浓厚的破案氛围,专项行动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将专项行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每一个阶段性战役结束后,对取得前三名单位分别奖励13万元,同时对成效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利用考核这根“指挥棒”,将全市公安机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引导到“破小案”上来,全市公安机关呈现出了“破案追赃”热火朝天的氛围。

三、战法应用,“破小案、暖民心”如虎添翼

为提升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的能力,遏制多发性侵财犯罪高发势头,市公安局以合成作战体系建设为依托,以大数据应用为背景,探索总结出“355”情报研判工作法。“355”工作法即“三梳理、五研判、五比对”,是结合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和打击侵财犯罪实际,深度挖掘“人、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梳理”即:梳理人员、案件、物品信息;“五研判”即:从案到人研判、从人到案研判、从物到案研判、从案到案研判、从人到人研判;“五比对”即:比对作案特点、比对痕迹物证、比对作案工具、比对体貌特征、比对时空轨迹。

355”工作法的技术核心和操作要领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牵住“高危人员和高发案件”两个“牛鼻子”,在碰撞中寻求线索。二是紧盯“打处人员”和“已破案件”两个已知点,在扩展中寻求增值。三是深挖“人、车、物、证、线、电、网、像”八大轨迹,在挖掘中寻求关联。四是把握案件串并和技术比对两个关键点,在认定中寻求突破。“355”工作法全面涵盖了公安机关现有的侦查措施、技术手段及专业系统,明确了案件侦查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侦查方法、技术手段,可以查询的公安信息系统,可以调取的社会资源,形成以专业打职业、以体系打流窜、以秘密打隐蔽的工作机制,解决了侵财“小案”打不着、打不深、打不透的问题。

四、成效显著,“破小案、暖民心”硕果累累

通过开展“破小案、暖民心”专项行动,严厉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地挤压了犯罪空间,压降了刑事发案,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2014年与2013年相比,全市刑事案件立案下降13%,其中,抢劫案件下降51%,抢夺案件下降70%,盗窃案件下降18%“破小案、暖民心”活动拉近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赞誉。2014年,市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是全国十家、西北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级公安局;在全省公安机关目标责任考核和全省公安重点工作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名;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安康公众安全感和公安系统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三名。

20142015连续两年,省公安厅在安康召开“秦剑行动”、“秦风行动”现场会,在全省总结推广 “破小案、暖民心”活动工作经验和做法;省委、市委都把“破小案、暖民心” 作为全省、全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予以总结2015417,市委书记郭青在《安康日报》刊发了《为“破小案、暖民心”点赞》的署名文章,高度赞扬了 “警务跟着民意走、干警围着群众转”的民生警务;市政府把 “破小案、暖民心”列为2015年度重点工作项目,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尚伟谈到:“破小案、暖民心”是践行宗旨的根本,是履行职责的载体,是服务民生的手段,是警民关系的纽带。全市公安机关将秉承“破大案保民安、破小案暖民心、多破案惠民生”的理念,久久为功,善做善成,将“破小案、暖民心”打造成安康公安机关的品牌和亮点,努力让老百姓更加满意。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