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公安局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治安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2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安康市公安局关于印发

2016年全市治安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公安局、分局:

    现将《2016年全市治安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6121

2016年全市治安管理工作要点

2016年,全市公安机关治安部门要紧密围绕市局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争当“全省先进、陕南一流”两大目标,以法治公安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深化“四项建设”为载体,按照“引领一流、突出防范、强化整治、夯实基础、创立品牌”的思路,以推进“治安防范年”为主题,紧抓7个方面、44项重点工作,务实推进全市治安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突出反恐维稳,切实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1、加强治安警情与维稳情报研判。完善市、县、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四级情报信息研判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形势、七类重点人员、公安检查站应用、旅馆业系统、街面巡逻防控“五大信息研判”,对各类不稳定事件做到预警预防,服务领导决策,指导基层基础工作。

2、深化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完善三调联动”、“三级联调”、“三级对接”机制,在市、县公安机关与派出所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室,设立专职调解人员,实行驻所合署办公,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倒查责任机制,实现民转刑案件下降20%目标。

3、做好重点人员管控。全面实行“一人四管”工作机制,做好七类重点人员管控,重点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和新疆籍流动人口协查比对,逐一管控涉稳涉恐重点人员,建立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工作倒查责任机制,实现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命案下降50%的目标。

4、稳妥处置群体性事件。做好群体性事件特别是非法聚集、非正常上访现场处置工作,配合信访部门做好赴京非正常上访人员疏导劝返工作,做好党委、政府机关门前非正常上访处置工作。

5、加强应急处突工作。加强应急处突力量建设,开展实战训练演练,推行科学规范、战训合一的勤务模式,做好敏感时期、重要节点维稳处突工作,及时有效防范处置暴恐案事件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6、做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严格大型活动和群众自发性聚集活动的安全监管,依法从严审批,推行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督促大型群众性活动落实现场各项安保措施,坚决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群死群伤事故。

二、突出打击整治,深入开展系列治安专项行动

7、严厉打击“五霸”违法犯罪。深化打击整治“村霸、路霸、市霸、街霸、沙霸”违法犯罪活动,重点加大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治安环境整治力度,落实治安部门包抓重点案件工作制度,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经济建设大局。

8、严厉打击“食药”安全犯罪。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和环境污染犯罪,集中整治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安全问题,推动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力有序衔接,提高侦查办案专业化水平。

9、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专项治理,服务南水北调工程。

10、严厉打击“黄赌”违法犯罪。推进落实四级警情研判、交叉暗访检查、重点约谈整治、责任倒查追究等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强力压制黄赌活动生产空间,严防“黄赌”违法犯罪出现反弹。

11、全面深化“治爆缉枪”专项行动,以清查收缴非法枪爆物品、源头治理非法制贩枪爆物品犯罪为重点,主动发现查缴、主动深挖打击,建立完善防范、打击涉枪涉爆犯罪工作新机制,从源头上铲除枪爆祸患,严防发生现实危害。

12、集中整治混乱地区。采取挂牌督办、奖励举报、异地用警、集中清查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重点地区、重点场所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

13、集中整治校园、医院秩序。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加大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做好安全防范,集中查处涉校案件。

14、进一步加大医患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严厉整治“医闹”问题,集中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

15、整治旅游治安秩序。以“平安景区”创建工作为平台,指导各旅游景区抓好安全管理机构、队伍、制度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旅游景区综合治理和治安秩序整治工作,认真做好旅游高峰应对方案,确保重大节庆假日旅游安全。

16、深化“断链”行动。协同网安部门、互联网企业加强网上实时动态查控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侦查,推动警种合成、区域联动、网上网下联动打击涉枪涉爆、涉黄涉赌等突出犯罪活动。

三、突出整合升级,创新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7、进一步强化组织推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省公安机关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划(20162018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意见》,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规划和考评标准,明确任务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协调推进相关工作措施落实,全面推进“6+5+X”工程。

18、加强视频监控建设与应用。进一步扩大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升级改造现有老化视频监控,推进监控探头清晰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全面推进五级视频监控建设,形成各县区城关、城镇全覆盖和城乡视频监控系统一体化,不断深化视频监控应用,服务打防管控实战。2016年全市建设社会面视频监控1300个,其中高清视频400个。

19、统筹公安检查站布局设置。整合全市30个公安检查站,在十天、包茂、安平高速公路出入口建立公安检查站,在全市主城区、主干道、桥梁设置无人值守治安卡口,配备城际系统、电子围栏等科技装备,构建环城区、环县区、环地市三道“环安防控圈”。

20、加大社会面巡逻防范。建立完善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期间公安武警武装巡逻模式,全面推行“群防管区、派出所管片、巡特警和警务站管面、公安检查站管点、交警管线”的网格化“五级巡防体系”,提升社会面巡逻防范能力。

21、做好科技应用实战。把无人机巡逻和机器人排爆纳入防控体系建设规划。在汉滨城区、各县区城关逐步推行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无人机巡逻防控和机器人反恐排爆,提升指挥调度和现场处置能力,到2018年实现各县区城关区域全覆盖。全面推广摩托车、电动车推广应用“GPS”防盗系统,提升可防性案件防范水平,实现盗窃摩托车案件下降20%的目标。

22、加强可防案件案件防范工作。各县区要结合社会治安实际,全面深化人防、物防、技防工作,切实加强群防群治和基层单位治保组织建设,积极开展“零发案社区、零发展村镇”创建活动,实现“两抢一盗一骗”案件下降10%的目标。

四、突出提质增效,全面深化治安基层基础工作

23、结合公安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城市“一室一站三队”和农村“三警合一”等警务运行模式,鼓励各县区基层首创,指导基层因地制宜,深化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

24、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意见》,规范派出所工作职能,突出推进硬件建设、体制建设,大力推进警力下沉,完善派出所与部门警种协作配合机制,加强派出所外观标识和内务管理,提高派出所执法执勤规范化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全市基层基础工作新模式。

25、深化城乡社区警务。进一步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加强人员、警力、体制保障建设,深化“双十警务”、农村分级管理等社区警务工作模式,不断创新和改进社区警务工作。

26、加强“双向积分”平台应用。进一步完善“双向积分”平台模块功能,推动全市社区和农村中心警务室使用“双向积分”系统平台开展工作、实施考核,切实形成适应现代化时代和现实工作需要的基层警务运行模式。

27、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加强治保组织、治安协管员、治安中心户长、保安、“红袖章”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辅警队伍管理,积极推进“平安守护”行动,鼓励各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手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活动。

五、突出改革创新,不断加强治安行政管理服务

28、加强行业场所监管。进一步加强旅店、典当、印章和寄递、物流行业治安管理,利用治安耳目等传统管理,加大阵地控制力度。

29、规范寄递物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寄递物流渠道寄运违禁品和危险品案件线索的掌握,落实物品溯源、责任倒查等违法行为追究制度。

30、加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推动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31、深化户口清理整顿。按照“四个一律”要求,进一步严明纪律,严把质量,进一步推出迁移户口一站式办理,深入开展户口清理整顿工作,严格规范执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居民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的准确性,唯一性、权威性。

32、加强身份证管理。认真贯彻公安部《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推动居民身份证“三项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全面开展跨地域户口迁移信息网上流转核验工作,开展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群众选择满意照片申请换领居民身份证等便民利民措施,提高户口身份证服务管理水平。

33、加强居住证管理。认真贯彻《居住证暂行条例》,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作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社区居民小区设立集体户、缩短申领居住证时间、不再重复采集指纹信息。

34、加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推行流动人口“二维码”服务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工作机制,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建立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工作平台。

35、加强保安服务监管。开展保安市场清理整治,规范保安市场秩序,加强保安从业人员培训,推进保安队伍职业化建设,积极发挥保安力量辅助公安机关的作用。

六、突出实战应用,建立完善治安信息系统建设

36、深入开展信息采集“大会战”。按照“应采尽采、全面覆盖”原则,围绕“人、地、物、事、组织”基本治安要素和“吃住行消乐”基本轨迹做好信息采录,开展信息研判应用。

37、建立重点行业场所治安管理系统。在升级改造现有治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物流寄递业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物流单位落实“三个百分之百”,建立七类重点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探索建立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平台和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平台。

38、升级完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户籍、居民身份证、地住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流程、全环节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创新、业务监管和应用服务的能力水平。

39、坚持信息主导警务理念,构建治安信息“大数据云平台”,建立矛盾纠纷排查、人口信息管理、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区域警务协作、社会资源共享等信息数据库和平台,打破信息堡垒,实现信息共享,打造治安信息化集成管理、合成作战工作平台。

七、突出队伍管理,提高治安民警队伍整体素质

40、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秉公执法、人民公安为人民”主题教育,加强学习教育,狠抓“四风”整治,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提高队伍素质,促进规范管理。

41、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执法办案场所改造,推进执法办案场所审讯系统常态应用,推行治安部门案件网上流转,推进治安民警参加执法资格考试,培养法律后备人才,深入开展涉案财物问题专项整治、立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百案评查活动,剖析问题症结,确保案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

42、抓好业务学习培训。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组织各县区治安大队、派出所教导员集中培训,进一步深化“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活动,推进学习教育培训良性循环,提升治安系统民警综合素质。

43、加强调研宣传。组织开展治安重点工作课题专项调研,破解制约治安工作发展的难题和瓶颈。积极做好媒体、微博宣传引导,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传递“正能量”。

44、加强和改进治安工作考核方式。在支队深化“100+X”管理机制,推行岗位量化指标考核,实行重要事项约谈督办。推行全市治安工作月通报,季考核,半年点评,全年考核,改进县区治安工作考核办法,目标责任管理治安重点工作和任务,形成齐抓共管、争先创优的整体合力。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