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实战化是“四项建设”之一,是新形势下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公安工作升级转型的有效举措,涉及各警种部门,包含公安工作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了提高实战化水平,汉阴县公安局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建立完善“六大机制”,灵活安排勤务部署,切实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灵活的勤务运行机制。
一是着力构建高效的就近处警机制。建立实战化警务体制,必须对现有的警务执勤模式进行改革,打破现有刑警、巡警、派出所分别执勤处警的固定工作模式,在城区建立派出所、巡警、交警、刑警一体化出警模式,由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按照就近原则,由巡逻民警快速到达现场,及时控制局面、制止犯罪、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维持秩序,其他警种部门民警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进行后续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工作。
二是着力构建社会联动指挥机制。积极协调党委政府牵头,推动120、水电气热抢险救援、民政、工商、劳动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综合报警台,形成以110为窗口,公安指挥中心为枢纽,社会职能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的共同处警体系,变“单打独斗”为“社会合营”,使基层民警从不属于公安业务的麻烦事中解脱出来。
三是着力构建多警种联动机制。打破警种部门之间界限,制定《全县公安机关警种部门联勤联动工作规范》,明确各警种部门在处置重大刑事治安案件、交通肇事逃逸、火灾等重大案(事)件中的职能职责、工作规范、集结纪律等,确保一旦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交通逃逸、火灾等重大案事件时,指挥部门下达指令,刑侦、交警、治安、派出所、巡特警、公安检查站等警种第一时间反应,按照联勤联动规范要求,同步上案,分别开展现场勘察、设卡盘查、交通管制、阵地控制的多警种部门联勤联动的处置机制。
四是着力推行专业合成侦查机制。为了实现精准打击、专业破案、服务实战的目标,打破警种内设机构壁垒,一是做专刑侦大队,打破原来按照辖区划分刑警中队的机构设置,将责任区刑警中队进行整合,组建成立侵财办案队、大案侦查队,主动实施对多发性侵财犯罪、大要案件的精确打击。此外,针对当前网络犯罪日益猖獗,做强情报信息侦查大队,主动实施对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犯罪的精确打击,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二是做专治安大队办案队,全面负责涉黑涉恶、环境污染犯罪、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107种治安类刑事案件的侦破。三是做专巡特警大队,完善以巡特警大队为主要支撑,刑侦、治安、交警、派出所有效配合的应急处突队伍,实行应急处突警情等级划分,有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四是做专网上合成作战。在当前犯罪科技化、流窜化的情况下,必须转换侦查模式,走合成化、信息化之路,最大限度地打破警种间、部门间的分割和壁垒,依托网上合成作战平台,实现“精确指导、精确布控、精确破案”,着力提升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
五是着力构建立体化整体防控机制。按照“区域警力最优化”的要求,加强社会面巡逻,科学规划巡逻区域,开展全天候巡逻防控,真正做到布警街面、动中备勤。加强巡逻民警“街面巡逻”与刑警、治安、派出所等警种“便衣摸排”、蹲点守候之间的沟通、协作,最大限度打击城区内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城区推行网格化布警,巡警与网格小区内的保安、门卫、治安联防人员相互配合,共同防范,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广泛组织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在城区街道门店、人口密集区域推行“智慧社区、平安联防”模式,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深化公安检查站和卡点建设应用常态化,区分常态、临战和实战三个阶段,建立对应的三级、二级和一级勤务模式,不断提升检查站“封边扎口”效能。
六是着力构建情报信息研判共享机制。以“信息引领实战、情报主导警务”为目标,全面强化情报信息深度研判对警务实战的预警、导侦、促控作用。一是打破警种部门信息系统壁垒,拟将现有的警种业务系统、行业场所非经系统信息与社会信息汇总整合,有效对接,建立警务信息综合应用云平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二是打破警种部门机构设置障碍,成立情报信息研判服务中心,将所有业务系统管理权限交由服务中心统一集中管理,集中查询和分析研判、实时预警、服务实战。三是实行警情信息通报共享,指挥中心、刑侦、治安、巡警、派出所等警种之间实行警情信息周一例会通报机制,互相通报每周的刑事治安发案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打防措施。四是明确辖区和警种职责。对城关、城郊辖区进行重新划分,特别要明确城关、城郊两所辖区交叉地界的划分,有效避免城关、城郊所处警推诿扯皮,指挥中心派警难的问题。此外,明确派出所、刑警、巡警处警工作职责,有效避免派出所、刑警、巡警之间推诿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