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岚皋县公安局立足公安执法工作实际,顺应警务改革新要求,科学统筹,精心谋划,依托“三项要点”、狠抓“四个强化”、做实“五大工程”,全力推进执法规范服务执法实战、贴近执法实战、指导执法实战。
优化“三项服务”,做实执法创新
该局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不断优化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执法服务质效,努力做实公安法制服务,全面服务基层一线执法。
以管理创新为重点,提供贴近实战服务。一是创新执法管理。紧抓执法行为重点、群众反映的热点和常规监督盲点问题,进一步完善执法管理体系,强化了执法管理委员会,法制、政工、纪检、督察部门合成执法服务工作队,加大监督实效并延伸到公安执法的每一环节中,形成良性循环、共同参与的管理格局,执法管理委员会坚持每季度开例会,研究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实行执法执勤点评通报,确保执法质量优秀。二是开展执法送服务。县局按月召开法制工作例会通报点评执法情况,不定期深入基层执法单位,落实疑难案件全程服务、敏感案事件专人服务、专项行动加班服务、重点单位跟踪服务,全过程、多角度深入执法一线,及时发现整改受案立案、执法安全等方面存在的执法细节,加强精确指导,解决具体问题。今年来,县局执法服务队多次到13个实战所队抽查警情600余起、行政案件50起、刑事案件20起,指导解决疑难案件8起,对3个问题较多的重点执法单位进行跟踪监督。三是开展培训服务。重点围绕基层执法办案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难点问题及意见建议,县局组织所队长、法制员、案管员形式多样的执法实务培训,今年来组织专题培训7期,受训人员400余人次。
以实战需求为支点,提供无缝对接服务。一是健全执法标准体系。县局出台《接处警工作规范》、《执法办案入口工作规范》等执法制度,扎紧自由裁量权,实时为民警提供执法指引,规范一线民警执法行为,在执法初始环节,落实处警及时、现场必勘、证据固定的基本要求,确保每起警情程序规范、言行标准、处置到位。二是微信群实时服务。及时掌握基层执法需求,提高服务实效性,建立了岚皋公安“钉钉群”和法制微信群,全局执法民警和法制员积极参与随时互动,在法制部门的引领下,微信群成员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语音的实时共享,实现了法制工作意见及时上传下达,法律适用问题探讨,疑难复杂案件解答,新法新规宣传,执法规范解释,执法瑕疵提醒等服务保障。
以信息化融入为亮点,提升执法监督服务。一是狠抓执法安全。积极以推进法制部门“两队一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强化警情、案件、人员、财物、案卷五方面的管控,突出执法安全,倒逼民警规范办案流程和习惯养成。二是深化阳光执法。加大执法公开力度,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规范,拓展“岚皋民生警务平台”门户网站功能,实行执法信息网上查询,推进案件回告、公开查询、说理执法等制度,把回访当事人、走访群众、向人民汇报作为监督考评的重要手段,了解民警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合法,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三是推进全面监督。加强执法记录仪的配备使用,强化对执法活动音视频监控的无缝对接,通过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的网上动态巡查,对执法事项、流程、环节、结果即时监督,对办案数据异常变动情况即时监测,实现对执法活动的动态与静态全方位、全流程监控,有效提高执法效率和办案质量。
狠抓“四个强化”,做实执法根基
该局始终将执法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夯实执法基础、理顺执法环节、紧抓责任落实、提高执法效能,实现执法信息化和执法规范化的高度统一,全面助推全警信息化规范执法。
依托信息载体,夯实执法基础。从精细化管理入手,依托各类信息载体,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执法安全、强化监督制约。一是以监督信息化加强安全管理。以信息化促进监督管理能力的提升,将执法办案场所安全和民警执法安全纳入执法安全管理范畴,着力构建“大安全”体系。县局先后共投入经费600余万元,完成了对县局办案中心及10个派出所的办案功能区改造和建设工作,讯(询)问室全部实现监控和录音录像全覆盖,实现了对全局执法办案场所的网络化、实时化、智能化监督。二是依托科技手段保障执法安全。重点抓涉案财物管理的规范应用,明确要求凡是涉案财物,一律按要求录入执法办案系统,实现对涉案财物处置流程的网上流转、网上管理、网上监督。同时,对基层实战单位配发100余部现场执法记录仪,通过记录仪回放民警接处警情况,有效解决规范执法的相互监督问题。三是以监督制约堵塞执法漏洞。深入探索执法办案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机制,以信息化手段落实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执法流程和执法质量管理,使案件办理和执法监督实现网上流转审批、执法质量网上考评,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人为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影响,提高办案效率,避免各类执法问题的发生,有效堵塞执法漏洞。
立足信息警务,理顺执法环节。在执法信息化与执法规范化建设契合点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全警执法办案能力。一是强化警务信息化的应用培训。通过开展网上学法、法律测试、比武竞赛等活动,逐步建立“小教员”队伍,充分发挥其传、帮、带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民警信息应用的积极性,有效增强民警信息化执法能力。二是规范案件的办理流程。根据网上执法办案系统特点,建立健全办案制度,进一步规范立案程序和流程,要求民警在执法活动中,严格案件办理,做好受案、立案、统计、录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每一个执法行为和执法动作都能纳入监督管控环节之中,切实提升执法办案质量。三是加强信息化手段的深度应用。整体推进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的深度应用工作,把信息化手段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规范网上案件办理,提高案件审批效率,切实把现代科技充分运用到警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执法岗位,全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紧抓责任落实,提升队伍活力。通过建立民警执法档案,将办案民警的执法质量计入综合考评当中,采用以执法质量论优劣、定奖惩的考核办法,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同时在完成月考季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行执法办案双向积分管理,坚持日常考评,将执法工作“评时抓”变为“平时抓”,杜绝突击包装、弄虚作假的问题,鼓励民警多办案、办好案。
挖掘信息潜力,提高执法效能。一是高度重视执法办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完善“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培训机制,以个案卷宗考评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类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警示教育和案件评查等活动,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强制入轨等措施,不断提升民警的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内部科学考评体系。建立完善执法办案网上核查和考评机制。采取随时阅卷、随时监督、随时点评的方式,通过个案考评、错案追究,以实际案例中的反面典型警示民警拓宽工作思路,及时查找、整改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三是培养执法示范典型。加大发现、培养、创建示范标兵和单位的力度,树立信息化执法示范先进典型,在全局范围内营造以警务信息化推动执法规范化的浓厚氛围,今年有6个执法优秀单位和15名执法先进个人受到上级多项表彰奖励。
突出“五大工程”,做实执法规范
为切实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岚皋县公安局立足公安工作实际,科学谋划,统筹安排,以“五大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为主线,突出素质强警。深化执法理念教育,固化公正廉洁执法意识。该局以“两学一做”为抓手,引导民警树立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并把党风廉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纳入各类教育培训规划,筑牢防腐拒变思想防线。同时抓好业务素质培养,开展争创基层执法示范单位活动,在年终评选出优秀执法单位,并在绩效考核中加大分值,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全面推动全局执法规范化水平。
“管”为基础,突出制度创新。坚持阳光执法,该局通过岚皋民生警务平台、平安岚皋官方微信、岚皋公安微博等各种渠道,把公安主要工作职责向社会公开,增加执法办案和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坚持执法回访制度,主动向回访对象征求对办案人员执法执纪、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意见,通报案件进展情况,建立群众评判执法工作机制。分期分批组织全局民警参加县局开展的法律培训和考试,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和能力。
“督”为保障,突出从严治警。以群众监督为主线,通过警民互动等活动,与群众零距离交流,以理说法、以案释法,使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公安执法活动,营造警民和谐的良好氛围。以部门联动监督为纽带,进一步完善政工、纪检、法制等内部监督部门的联动制度,及时发现、纠正、惩治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以信息化监督为手段,建立网上监督、网上考评系统,在岚皋民生警务平台以及省厅阳光平台公布所有刑事、行政以及交通案件,营造赶、学、帮、超良好氛围,确保“单轨制”正常运行。同时以执法突出问题整改为突破口,从解决当前问题入手,对民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影响较大、群众反映较多的案件,深入监督,找准症结,下大力气纠错。
“奖”为手段,突出从优待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实行奖优罚劣,让队伍中“想干事、会干事”的民警“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建立权益保护机制,从严惩处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依法保护民警的执法权、名誉权、健康权,做民警坚强后盾。建立后勤保障机制,努力保障民警办案经费和执法装备,不断改善民警工作条件,使民警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从警自豪感,坚定执法为民信念。
“宣”为方向,突出执法形象。抓好示范教育的宣传引导。发掘和树立公安队伍中的执法典型,以杨大平为学习榜样,发挥好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抓好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对宣传工作进行细化和任务分解,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执法经验,带动执法水平整体提高,形成“报刊上有文章、电视上有图像、广播上有声音、网络上有专栏”的信息宣传格局。同时抓好基层群众的宣传引导,结合“两学一做”,主动送法到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征求群众对民警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民警执法工作真正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牢固树立公安机关的亲民、爱民、为民执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