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创新主动实战型勤务指挥五大机制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0日 来源:汉滨公安分局 【字体:

 

2015年以来,汉滨分局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契机,围绕警务运行机制的实战化流程再造需求,以“情指融合、整体联动、合成作战”的改革思路,在信息资源整合、指挥层级压缩、勤务模式再造、训练模式转变和体制机制变革等五个方面深入探索创新,通过建立运行情指一体化工作机制、扁平化指挥调度工作机制、派出所主动实战型勤务指挥机制和“大部制”运行机制,务实推进警务实战化工作的转型升级,警务实战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一、立足实战需求,建立情指一体化工作机制。围绕110接警、视频巡查、信息研判、指挥调度等业务流程,将110指挥中心与情报信息中心整合集中,探索运行“情指联动、情勤同步、情行合一”情指一体化实战模式,建立起集接警处警指挥调度、警务勤务执行情况回访、警情形势研判分析、情报预警指令下发反馈、综合情报支撑保障、重大案(事)件预警报告指挥调度、重点对象管控预警分析指令反馈、技防监控巡查预警指令等8大职能于一体的情指中心,警务实战效能得到明显提升。2015年以来,通过运行情指一体化工作机制,现场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120起,影响安康中心城市公共安全的案件比2013年下降了78%

    二、着眼层级压缩,建立扁平化指挥调度工作机制。分局打破传统巡防布警模式,在中心城区建立5个治安屯警点、4个治安查报站,对特警、交警、巡警、派出所等警种巡防力量进行作战单元的科学划分,实行对48个实战单元一级调度的扁平化指挥,实现了动态布警、精确导防和精准管控,确保安康中心城区重点部位、要害场所发生重大事件能够一分钟出击、三分钟到达现场、五分钟解决战斗。2015年以来,中心城区街面的可防性刑事案件下降38%,治安警情下降20.8%

三、突出一线实战,建立派出所主动实战型勤务指挥机制。在指挥体系上,分局将勤指中心工作职能向基层作战单位延伸,全面推行派出所值班室的勤务模式转变,对5个城区派出所和8个川道派出所的勤务指挥室进行实战化改造,打造成为集接警调度、情报支撑、监控巡查、研判分析、综合保障等5项职能于一体的实战型勤务指挥室。特别对一线实战单位实战勤务有需求但实行行政化管理的情报支撑、警务保障等职能进行实战化再造,整合进入勤务指挥室,制定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实现了预警、受案、指令、处警、查询、反馈、保障等工作统一指挥的实战化流转。

四、注重夯实根基,创新实战化警务训练机制。按照实战化要求,借助特警实战经验,发挥特警训练优势,建立特警队员代训全警的工作制度,以特警的“实战推演法”训练模式带动全警在防暴处突、巡逻查缉等方面的实战训练。同时为模拟实战环境、规范训练流程、提升实战能力,在市局党委的积极协调支持下,分局投资200万元租借外部场地改造为特巡警训练中心,并作为全局勤务实战训练基地,全面推进民警实战训练的正规化和专业化。2015年以来,分局共完成3000余人次的轮训工作,民警的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五、着眼未来发展,探索“大部制”运行机制。分局放眼公安工作发展趋势,以破解专业警种化、警种机关化等难题,有效提升警务效能为目标,以“同类合并、横向联动”为改革思路,积极探索“大部制”改革,将原涵盖70余项职责的13个内设机构整合为“35大队”,建立专业应对、精简高效、贴近实战的新型警务模式。2016年,分局“大部制”改革意见被《人民公安报》刊发,并已列入全市司法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