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四项措施提升警务指挥调度水平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7日 来源:宁陕县公安局 【字体: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入,对公安指挥调度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宁陕县公安局立足全县治安实际,紧贴实战需求,以加强视频监控中心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和机制,总结推出了“1+3+N”指挥调度新机制,构建起五位一体“大指挥”格局,实现了警情快速反应、迅速处置的扁平化指挥、可视化调度,为警务实战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夯实硬件建设基础,提供有力工作保障。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投入500万元资金,建设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大厅,联网整合林业、环保、医疗、学校等重点单位的内部监控资源,在县公安局、派出所和警务室全面建成了三、四、五级监控平台,分级管理、责任落实,基本构筑起一张全天候、覆盖社会面和重点要害部位的“天网”,依托110接处警系统、报警定位系统、350M无线集群系统、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12110短信报警系统等资源平台,建成可视化、动态化、立体化的指挥调度管理系统,为警务实战指挥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加强指挥中心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指挥调度权威。指挥中心作为实战的决策指挥机构,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反应灵敏的专业化队伍。局党委高度重视指挥中心工作,按照扁平化指挥、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合成作战总体思路,合并了原办公室、指挥中心、信通科三个部门,多方协调、层层筛选,配齐指挥中心班子成员,从全局选拔2名业务骨干,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外聘8名接警员,全部充实到指挥中心,构建起集政府应急联动、“110接警、视频监控、情报研判、合成作战等五位一体“大指挥”格局,彻底扭转了以往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局党委赋予指挥中心“人财物优先配备权、绩效考核直接扣分权、违令违规直接问责权”,坚决杜绝多头指挥,确保警令畅通,真正树立指挥中心的权威。

三是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日常工作规范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探索实践,总结推出了1+3+N公安指挥调度新模式。1+3+N,概括起来就是:“1”始终坚持围绕一个目标,即构建“实战指挥、数据资源整合、社会联动、打防一体”的工作目标。“3”指构建三大作战板块,完善指挥调度功能。(110接报警指挥区、政府应急联动区、信息合成研判作战区),N即探索建立运行的扁平化指挥机制、动态化研判机制、协作化联动机制等10项指挥调度机制从法律依据、操作要领、执行流程等方面,对指挥调度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以提升接警员队伍素质为抓手,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集中培训、日常指导、现场模拟等方式,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应用技能、维护技能,服务实战能力提升。同时,按照上级公安机关深化公安改革和开展非警务报警分流对接工作要求,确保紧急突发警情快速有效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减轻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压力,积极向县委、政府汇报,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开通“6824567”24小时政务服务热线与110报警平台对接,建立健全县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将大量非紧急非警务类警情分流至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有效减轻了公安机关接处警压力。

四是强化实战操作应用,切实提升打防效能主动适应反恐防暴、安保维稳、应急处突新形势要求,根据警务实战化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积极推进联合指挥+合成研判的情报指挥一体化,启动常态战时结合、指挥实战同步的警务综合研判、合成作战工作机制。常态情况下由指挥中心牵头,每日对警情、案情、路情、火情、网情及访情“六情”分门别类研判,每日、每周召开由分管局领导或值班局领导参加的研判分析会,即时开展警情监测、四色预警分析、警情定期研判、预警指令发布等工作,并将侦防指令及时推送至合成作战中心或有关单位,落实打防管控措施。战时情况下实行8+N全天候集中研判与联合指挥作战一体化运作。在刑警、治安、国保等主战警种和每个派出所内设置信息联络员,形成上下联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分析、研判的规范化工作新常态。年以来,通过综合研判,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情报预警信息125条,为警务实战提供决策信息84条,成功预防了一批群体事件,全县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15.6%通过视频监控指挥调度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2名。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