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健全“五大体系”全力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2日 来源:汉阴县公安局 【字体:

 

今年以来,汉阴县公安局以深化公安改革为契机,立足实战需求,坚持创新改革驱动,最大限度地整合警务资源,健全完善大指挥、大情报、大刑侦、大治安、大巡防五大体系,全力推进警务实战化建设。

一、健全完善“大指挥”体系,提升指挥调度效能首先,充分利用110报警服务台、二级处警系统、350兆对讲系统、视频监控平台、车载无线图传系统等重要平台,搭建起集指挥调度、服务群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实现语音指挥、视频指挥、网上指挥一体化。其次,在11个派出所建立了勤务指挥室,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指挥体系,确保110指令有落点、有效果、有反馈,进一步增强指挥调度效能。再次,建立了局领导、值班长坐班制和警情分级处置机制,落实指挥中心的直接指挥权、先期处置权、装备调用权等指挥权限,确保警情在第一时间处置,事态在第一时间控制。最后,探索建立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开通政务服务专线,与110报警平台对接,将非紧急非警务警情分流到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防止其挤占有效警务资源,从而提升了快速处置能力,提高了接处警效率。

二、健全完善“情报信息”体系,提升服务实战效能。不断完善“1+N”情报体系,基本建成县局、警种部门、派出所、警务室四级情报搜集研判体系,警务室负责提供情报源头活水,县局情报信息中心牵头,刑侦、网安等部门及各派出所共同参与情报分析研判,切实将情报信息转化为公安机关战斗力。同时,加强人力情报建设,建立了情报官、情报员、信息员三支队伍,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确保警种统筹协调到位、情报分析研判及时、信息收集准确高效。在社会各界广泛物建信息员,做到社会面有“网”,特定群体有“线”、重点场所有“眼”,对信息员实行职业特情、尖子特情和普通特情三级分类管理,确保充分发挥作用。此外,不断完善情报信息“日分析、周研判、月会商、季讲评”四级研判机制,全面强化情报信息工作,积极为领导决策、打防管控、侦查破案工作等提供服务。同时,建立健全战时研判机制,涉恐涉稳线索24小时查证处置反馈机制,不断提升预知、预警、预防能力。

三、健全完善“大刑侦”体系,提升破案攻坚效能一方面,统筹整合警务资源。统一整合分散在刑侦、治安、交通等部门的刑事打击职能,成立刑事侦查部,负责全局所有刑事案件侦办工作,并赋予其高度集中的刑事侦查权、指挥权和刑侦人员调配权,有效解决打击职能弱化、破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依托刑事侦查部职能,组建了大要案件侦查队、打击侵财犯罪侦查队、交通刑事案件侦查队、经侦队、禁毒队、技术队、综合队及合成作战室“七队一室”,相互协作配合,形成侦查破案的强大合力。此外,推行刑侦驻所办案制,在城关、城郊、川道、山区设立4个“破小案”专业队,进驻到辖区派出所,所队捆绑破案,专侦各类民生小案。另一方面,“多警+多侦”同步上案。建立刑侦主侦、其他警种配侦机制,实行主侦和配侦单位责任捆绑、同频共振,促使警种间资源高度共享、能力有效互补,实现“1+1> 2”的效果。同时,坚持刑侦、图侦、技侦、网侦、情报“五侦”同步上案,提升了专业化、技术化、信息化破案水平。此外,在11个派出所建立了刑事科学技术分室,强化现勘装备配置和技术人员培训,有效提升现场勘验水平,实现对刑事犯罪活动的精确打击、深度打击。

四、健全完善“大治安”体系,提升治安警务效能一是做精治安。治安大队推行“一室三队”勤务模式,建立了综合办公室、人口管理中队、治安管理中队、巡特警队,全面“去机关化”,向指导、监督、考核、协调、实战转变。同时,巡特警队内设“一室三队”,即:考核监督综合室、防爆处突中队、街面巡防中队、卡口中队,切实提升实战效能。二是做细派出所。根据辖区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发破案等情况,将11个派出所分为两个类别,并根据类别配置警力和装备。建立“1+2>N”新型“一室两队”警务机制,一类派出所设立勤务指挥室、社区警务队、案件侦办队;二类派出所设立勤务指挥室、警区综合业务队,并将交警中队并入二类派出所管理,在勤务指挥室的指令下,全所信息共享、工作共振、民警共鸣。三是做实社区警务。在配置上做“加法”,共配备社区民警61人,真正做到了“一区四警”。同时规定,社区民警调动一律采取“先进后出”的方式,确保了社区警力只增不减;在负担上做“减法”,积极为社区民警减压,规定社区民警不参与日常巡逻、接处警及值班备勤,专职社区警务工作,切实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五、健全完善“大巡防”体系,提升巡逻防控效能一是打造“五点”,编织天罗地网。将城区划分35个网格化巡逻区,并在城区东大桥、西大桥、南区广场及北城街路口共设立5个屯警点,最大限度屯警街面,坚持动中处警、动态备勤、定点值守、包区巡逻、辐射管控,切实提高了见警率、管事率,有效预防、控制、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同时,以五个屯警点为主阵地,立足职能定位,点面辐射带动,形成一点呼叫全网响应的防控网络。二是设立“三站”,构建战斗堡垒。针对地形、交通特点,在城区东、西两端及高速路出入口设立了三个公安检查站,安排巡特警卡口中队与派出所、交警联勤实行常态化查控,逢车必查、逢疑必检。同时,在316国道沿线及重要部位、路口设立多个临时执勤点,梯次设防、层圈过滤、围堵封控,在抓获逃犯、打击现行等方面屡立新功。三是做强“一网”,完善防控体系。全面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建设,基本实现了城区全覆盖,并科学统筹整合视频资源纳入视频监控中心,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分析,通过“鼠标巡逻、探头站岗”,全面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可视化指挥街面巡防警力。同时,建立“城门”、“路门”、“县门”三道智能电子防线,在全县15个重要路口安装了双向道路监控系统、车牌号抓拍、识别、比对报警系统,有效弥补人力巡防空缺。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