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打造“民生警务” 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4日 来源:岚皋县公安局 【字体:

 

今年来,岚皋县公安局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警务导向,认真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问题和社会评价中群众满意度不高的症结所在,致力从群众最受欢迎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关心的破案追赃、治安整治、窗口服务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着力打造“民生警务”, 打防管控能力日益提升,全县社会治安不断优化,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是推行“三十警务”暖民心。为破解基层民警“沉不下去,不知道怎么干”的难题,该局为社区和农村警务“量身打造”“三十警务”,要求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开展“十进”“十小”“十采”工作。先后累计组建“小帮手”3400余人,主动排查调解各类小矛盾、小纠纷6700余件,积极查办各类“小案件”1320余起,有效消除各类“小隐患”640余件,为民办好事、做实事2100余件次。

二是打通网上公安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更好的服务群众,该局按照实体公安与“网上公安”融合互动的思路,自筹资金自行设计开发了互联网门户网站“岚皋民生警务平台”,设置“网上办事、民意直通、交流互动、警务公开、安全防范、魅力警营”等6个功能版块,全面整合全局11个警种部门的业务资源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多种民生诉求渠道,建立了集在线报案、在线求助、法律咨询、办理证照、投诉举报、实时回访、监督考核、智能分析、业务办理短信告知等功能于一体的民生警务平台,形成了“外网直接受理、内网一站办结、全网统一反馈”的内外网一体化办理模式,群众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等上网设备,随时随地反映民生诉求、进行网上举报投诉、查询案件办理情况和在线办理50余项公安业务,实现了由“广设窗口、每点布警、坐等群众”的传统警务服务方式向“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现代警务模式转变。截至目前,“岚皋民生警务平台”访问量达10万余人次,累计受理群众各类申请2689余件,办结2600余件;接受各类业务信息查询超过3万人次,发送各类短信主动告知35142条。

三是擦亮群众办事“窗口”。该局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全县公安基层窗口单位全面升级改造,制定公示工作流程、服务规范和便民利民措施,选拔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和能力强的民警到窗口单位工作,统一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强力推行“首接负责”、“一次办清”、“五个一工作法”、“节假日正常上班”和“五上门服务”机制,并定推出54项具有岚皋特点的便民利民措施,通过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岚皋公安手机报”等方式和途径,主动公开承诺服务事项、所需资料和办结时限,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打造群众家门口“派出所”。针对全县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薄弱,基层基础工作欠账多,群众办事不方便的实际,该局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压缩机关机构和警力,相续建立了规范化的社区警务室6个和农村中心警务室13个,在城区和主要集镇设立流动警务室5个,配备专职社区民警和专职社区辅警39名,完善了警务室工作规范及民警工作考核办法,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民警的贴心服务。

五是推行“三调联动”服务群众“零距离”。针对全县城乡群众各类利益诉求增多,民间矛盾纠纷突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该局及时创新推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调联动”机制和“55212”工作法,组织民警深入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防止矛盾升级,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针对全县“盗抢骗”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实际,岚皋县公安局一方面组织精兵强将及时侦破各类案件,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一方面不断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八张网”和“五项工作机制”效能,创新推出顶事管用的“案件三查”(即发案追查、破案倒查、未破案督查)机制,以此为杠杆撬动“三个精准防范”措施落实,有效减少和控制“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六是创新重点人员动态管理系统。针对刑释解教人员、七类重点人员、监管对象及违法青少年等重点人员“流动性大、失控率高”的特点,以及基层单位在重点人口管控中存在的职责任务不清、动态信息滞后、考察不及时、管控措施不到位,甚至弄虚作假,造成失控、漏管等问题发生的实际,2016年,该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开拓思路,大胆创新,依托公安网,组织技术人员攻关,自主开发建成了“岚皋县公安局重点人口动态管控系统”,与公安部“大情报”系统互为补充、同步运行,具有“重点人口信息统计、查询,日常管控工作,危险等级积分自动推送,蓝、黄、橙三色预警,高危预警提醒,脱管、漏管考核督察、撤管审批”等功能,落实重点人员动态监控、“一人四管”、“三色预警”和责任追究,确保重点人员“情况明,去向清,管的住”,有效防控了重点人员的违法犯罪问题,有效提升了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重点人员管控能力,实现了重点人口管控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高效化目标。近年来全县未发生重点人员失控漏管和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