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做优微信小警务助力治安大环境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9日 来源:石泉县公安局 【字体:

 

近年来,石泉县公安局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探索中,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建立互联网+”移动警务“加油站”,把“微警务”送到全县10余万互联网和手机用户手掌上,形成警民联动创平安的强大气场,构建同呼吸共命运的警务共同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点赞。

一是做精微设计,推动“微裂变”。微设计,即县局按照“1+N+NN”模式,创建公安“微网”——“平安同行”、“石泉动态”,局长为群主,再由各警种部门直到片区民警“裂变”,形成N个“微信群”和NN个警民“朋友圈”,每个民警都是群主,把微宣传、微服务、微调度、微调解、微破案、微联动、微收集作为日常同步警务。要求每名包联村(社区)民警组织本辖区村组干部、“两代一委”、知名人士、内保力量、治安积极分子、门店业主等进行二级、三级微信群层层传达,逐级扩散影响力,形成覆盖辖区的N个治安联防微信群,编织串联一张全覆盖、无缝隙、零死角的平安网络。目前,该局共有2个一级微信群、22个二级微信群、350多个三级微信群,加群成员达数万余人,有效实现了平安建设倍增效应。

二是做强微联动,编织“平安网”。微联动,即消除警种、部门、层级、地域之间的业务隔阂,使不同地域、警种、部门、层级之间精诚配合、密切协作、资源共享共用。一方面,通过微信群,组织开展微破案,根据辖区案发线索,通过微信群发布“微信通缉令”,发动群众参与案件侦破,积极收集反馈线索,同时还可以调动巡警、交警开展排查、伏击守候等工作,及时有效侦破本辖区的案件,提升联动巡防的管事率、防案率、抓现率,推动打防管控防控管打转变。二方面通过微信群,实施微调度,通过微信群动员组织社区干部、治安志愿者、行业精英、楼院长、信息员等群员,参与辖区社会事物管理、调解邻里纠纷、开展重点区域义务巡逻防范、开展安全防范宣传等工作,有效改变社区民警单打独斗工作模式。三方面,通过微信群,将本单位所有民警纳入其中,即时发布会议通知、值班提示、纪律提醒、业绩晾晒、工作点评、建言献策等互动交流信息,既可增进了解、友情互动,也可亮点推送、形象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一个汇报交流、点评指导、意见收集、创新集成、才艺展示平台。

三是做时微调解,解决小问题微调解,即一些简单的矛盾纠纷,即时在微信群直接解决。微信警务室就像一个虚拟调解室,把辖区单位之间、邻里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经常发生的一些小矛盾直接晒微信平台上。通过发起“微调解”公告信息,引导社区干部、律师、老师等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群员参与调解活动,给当事人专业建议和意见,弥补民警专业知识不足,减轻民警来回做工作劳动强度,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还可把微信群作为“意见箱”,第一时间进行微收集,了解社情民意,广泛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真实了解群众诉求,并针对群众提出的执法、服务、接处警等问题,分门别类建立警务反馈清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做到“网上听民声、网下解民忧”。该局通过微信警务及时化解各类小矛盾、小纠纷360余起,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6条。

四是做实微服务,架设“连心桥”。微服务,即把公安“放管服”改革对接群众新期待,同时拓展“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 不断注入更多的惠民、利民、便民新元素。一方面,通过开通微信警务室,把公安行政审批、户籍制度改革、出入境管理改革、车驾考改革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拓展到“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通过网上与实体联动,接受群众咨询和报警,答疑解惑,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另一方面,并通过网上互动,掌握社情民意,针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残疾人、长期卧床等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更贴心周到的服务。

五是做活微宣传,争当“小喇叭”。微宣传,即根据工作实际,即时发布公安动态、治安形势、防范知识、典型案例、警方提示等,提高辖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定期向辖区特种行业、娱乐场所和人员聚集场所发布通知通报和预警信息。使人民群众打开手机,就能看到社会治安的“天气预报”,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通过微信群文字、语音、视频等功能,把民警的工作情况,把服务群众的点点滴滴,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得见、听得着,从而更有兴趣关心、关注、关爱公安工作,不断从生活习惯上、感情上融入到平安建设大环境。目前,该局微信公众号“石泉公安”粉丝人数近15000余人,刊发预警提醒、安全提示类防范专刊54期,通过层层转发至微信群、朋友圈,不断扩大宣传受众面,增强群众抵制违法犯罪活动的免疫力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