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紧贴实战需要,不断优化勤务模式,着力构建勤务运行实战化、风险预警精准化、情指对接规范化、科技支撑集约化指挥体系,有效提升了警务指挥的科学性、实战性、权威性、效能性。
一、构建“1+N”指挥体系,助推勤务运行实战化。立足接警快、反应快、调度快、视频快、报告快、处置快、反馈快、回访快等全要素提档升级,整合全局情报、信息、技术等资源于指挥中心集成应用,建立覆盖全局实战所队的“1+N”指挥架构,“1”为县局“指挥中心”,“N”为在各派出所、刑侦、治安、国保、交警、消防等实战所队建立“综合勤务指挥室”,实现警务指挥调度市、县、镇纵向对接,各所队“综合勤务指挥室”集接处警终端、辖区视频监控平台、情报信息平台、执法记录采集、接待群众、勤务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由带班领导和值班民间24小时值守,既响应县局指挥中心警情推送和指挥调度,又响应自接警情的指挥和处置。今年元月以来,全局接处警14654起,警务调度3.4万余次,无一重大差错,无一受到投诉。
二、构建“1+N”研判体系,助推风险预警精准化。立足资源整合、集约实战,建立“1+N”维稳治安动态研判体系,“1”为县局“情报信息中心”,“N”为各情报信息载体和各职能警种专项研判机制。充分整合110、DQB、信通、网安、图侦、监控、卡口、人口、旅业、车驾等信息资源于情报信息中心一体运行,创建集基础数据、重点人员信息、地理信息、电子轨迹、情报查询合成应用的“石泉微云”数据检索平台,常态运行警务指挥中心、情报信息中心、合成作战中心、警务督察中心职能同步运转,享有全局“云搜”最高级别使用权,常态运行“平时警情研判、案时重点研判、定时规律研判”的“三时研判”工作机制,生成每日、每周、每月“警情分析”或专项情报产品,为领导决策和实战打防服务。特别是在今年党的十九大安保决战阶段,通过每日“1+N”情报信息研判会商,精准制导安保维稳实战,确保了“三个不发生”目标的实现。
三、构建“1+N”实战体系,助推情指对接规范化。立足情指一体、情勤对接,建立“1+N”实战响应体系,“1”为“令出一门”的县局指挥中心,“N”为全局各实战响应部门。一方面明确指挥中心对接处警、公务用车、部门联动行动等工作的指导、调配、督查等权责,享有充分的扁平指挥调度权,确保指挥中心警务指挥的统一性、权威性、高效性。一方面规范各实战单元警务流程,特别是对反恐特警、街面巡警、派出所警、交警、治安检查站等社会面警力,建立与指挥中心双向联动、相辅相应、优势互补的一盘棋运作机制,既保障了指挥中心的警情推送和警力调度就近扁平响应,又保障了社会面各警务单元对现场发现的案事件及时报告指挥中心,通过指挥中心实现各项协作请求。
四、构建“1+N”保障体系,助推科技支撑集约化。立足信息主导、科技强警,强化“1+N”指挥保障体系建设,“1”为一个中心机构(县局指挥中心),“N”为科技保障、队伍保障、机制保障等,努力把指挥中心建成引领全局现代警务发展的科技重地、信息重地。在县公安局新建办公大楼规划设计中,以超前的理念和视角规划设计,建成总面积达180余平米的指挥大厅和 220余平米的情报信息研判中枢,分别安装60寸5×7、60寸2×2、42寸2×3拼接大屏幕,形成实时大监控体系;安装人脸识别4台,前端立杆摄像机450余套,卡口15套,电子围栏7套,安装专业储存器14台、核心交换机3台、网管交换机62台,警务实战科技支撑实力不断增强。同时,通过运行指挥中心大部制,实行局带班领导、值班指挥长坐镇指挥中心制,负债当日警情处置指挥,统一警情入口,统一指令出口,通过强化接警调度、视频监控、情报信息等岗位的专业力量建设,常态运行“五班三运转”勤务模式,保障全天24小时接处警、视频巡查、情报信息、网上作战同步运转,把现有的科技装备转化为核心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