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四位一体”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9日 来源:汉阴县公安局 【字体:

 

今年以来,汉阴县公安局坚持把服务保障经济发展作为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程,实行“对焦谋划、对接服务、对症防范、对路打击”四位一体,着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一是周密部署,携商联企,做到谋划对焦。“一盘棋”联合推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县发改、编办、国土、交通、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部门负责人全县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就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交流探讨、征求意见,达成共识,形成多部门联合、警企共商共建的工作格局。“点对点”细化措施。研究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930条措施,分别从护航重点工程和企业生产、优化户籍、车驾管、出入境、消防审批管理服务、下放治安行政管理权限、推进“互联网+公安”服务进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窗口服务效率等方面细化了措施,一对一落实了警种部门责任,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项目化”管理落实。明确八项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八大工作机制,落实重点工程项目“民警主抓、所队主责、局领导包联”三级责任,对优化营商环境单列考核,实行“周部署、月通报、季点评”,确保工作落实见效。

二是靠前沟通,亲商便企,做到服务对接。实施“融入式”警企互动。结合“走访送”活动,常态化进企事业单位交流沟通,互通情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宣传治安防范知识,提高企业防范能力。组织企业安保培训,指导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问题开展重点巡防,提高巡防效率。在重大项目工地建立警务室,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联合做好安全防范和治安问题处置。推行“星级式”便企服务。建立联络员制度,对辖区企业进行点对点对接,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为企业在行政许可、消防管理等方面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对重要、紧急事项,实行贴靠办理、延时服务、跟踪服务。开展“课堂式”普法宣教。利用110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月、“3.15”打假宣传周等有利时机,深入企业举办预防电信诈骗、防范经济犯罪等流动讲堂,开展安全生产、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等专题讲座11次,为企业“传经送法”,提高企业防范意识。

三是预估风险,保商护企,做到防范对症。风险联评。建立涉企不稳定因素滚动排查和高危企业风险预警机制,联合相关部门每月走访辖区企业,重点排摸涉嫌合同诈骗、职务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等不稳定因素及案件线索,实行“一企一策”,落实稳控措施,强化风险评估,帮助企业及群众提高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安全联防。坚持专群结合,帮助企业建立专职巡防队伍,不断加大企业集中区域的巡逻密度、广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治安防控。定期深入企业开展安全大检查,落实防火防盗和危险物品管理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制度,确保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全面到位。矛盾联调。与市场监管、法院、税务、国土等部门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预警通报和工作沟通,在解决企业困难、调解企业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整体合力,最大限度减少企业不和谐因素。

四是精准施策,安商利企,做到打击对路。坚持“惩恶治乱”。以“扫黑除恶”“防范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重点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整治,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和企业正常运转。今年以来,共处置重点项目阻工事件5起,查处恶势力、“五霸”案件21起,整治治安乱点3处,打击处理57人。开通 “绿色通道”。对发生的涉企案件优先受理,并由分管领导亲自督办,确保快侦快破。同时,实行重大涉企案件第一时间汇报制和涉企疑难案件专家会诊制,做到提前掌握、适时介入、妥善处置。全力“追赃挽损”。对涉及企业的各类案件,坚持查处与追赃相结合,竭尽法律手段为企业追赃挽赃,最大程度降低经济损失,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查处涉企侵财案件47起,举办涉案财物集中发还仪式5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