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四大引领”推进公安工作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1日 来源:紫阳县公安局 【字体:

 

    近年来,特别是新一届局党委班子成立以来,紫阳县公安局紧扣深化公安改革工作任务,坚持“四大引领”,不断探索创新,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坚持民生引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中省市县便民利民措施,改进交通管理工作,取消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备案证、许可证有效期限制,取消公章刻制审批,推行消防行政审批“提前介入”“容缺受理”机制,放宽落户条件和审批手续,缩短港澳台签证办理时间,推进公安业务网上办理,推进外管服务工作站、“24小时”自助签注服务站建设应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十五条措施》,服务了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启动旅馆业无证入住系统。针对未携带有效证件的旅客,运用大数据平台和人像比对技术,核实身份性,有效的解决了没有携带身份证件或证件丢失的旅客入住旅店的身份核验难的问题,取得了管理与服务“双赢”效果。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警务转型升级。深化“大部制”改革,创新“支部+N+X”工作机制,整合警种职能和警务资源,实现警务机制实战化运作、警种部门合成化运行;建立“中心所支部+N”工作机制,在17个基层所队设立7大中心派出所,提升片区整体整体实战能力。推进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完成了法治“两队一中心”机构编制建设,完成了综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升级改造任务,建成了远程讯问、远程辨认、智能管理、人脸识别、电子手环、智能案卷及光盘管理等系统平台,形成“135N”执法办案新模式。创新“三位一体”外管工作模式。做强党政牵头主抓,部门分工协作,群防组织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建强“三员队伍”,建立社区(乡村)外国人管理服务站,完善情报信息共享、涉外治安问题联合整治合成作战机制,提升了外管工作效能。

三是坚持智慧引领,提升治安管控能力。突出情报导侦智能化。建立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警务机制,实行综治信息中心、情报中心、指挥调度、新媒体中心合署办公,形成“4+N”联勤指挥格局。依托4G图传、视频会议系统、“钉钉警务”、9+X综治平台等扁平指挥手段,与街面警务站、治安检查站、基层所队、各镇综治中心和社区网格实现可视对讲、互联互通,形成警情研判、指挥调度、勤务检查、舆情引导“四位一体”实战指挥新体系。突出社会管控智慧化。建立一体化大数据合作开发机制,精心培育“智慧法制”“智慧社区警务”“智慧消防”“智慧交通”“精准治安”“情指勤舆”一体化亮点品牌,大力推进“人、地、物、事、网、场所”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管控,推进智慧法制、智慧消防、重点人员动态管理、行业场所二维码管理、危化物品入境自动预警等“六大重点”项目。突出社会治理精准化。创新以问题为导向的严打整治机制,开通局长在线、社情民意“网络直通车”,落实党委班子分片包联、蹲点调研机制,把扫黑除恶与取缔贫困村麻将馆、优化营商环境、打击涉贫领域犯罪、秦岭生态环境整治、舆论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相结合,形成“宣传教育先行、严打整治并举、破案追赃并重”的工作格局。

四是坚持党建引领,深化队伍管理改革。实施“警魂工程”。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学习机制,开展“三比三晒(赛)”活动,制定“十个围绕抓主业强主责”工作要点,掀起“对党忠诚铸警魂、履职尽责强担当,比学赶超创一流、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竞赛热潮。实施“厉警工程”。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警、执纪监督“三个一以贯之”,开展“十围绕十督察”助力追赶超越活动,完善“三色”督办机制,把“四种形态”“三项机制”贯穿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全过程。实施“爱警工程”,制定《切实加强民警安全保护落实从优待警实施办法》,明确“政治上激励、安全上保护、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爱、生活上关心”等六项二十二条从优待警措施,提高派出所人均经费保障标准,扎实推进民警休息用房用床及“五小工程”建设。实施“赞警工程”,做大官微新平台,建立“执法直播”、网红“微视频”宣传机制,开办《公安手机报》,有效提升了紫阳公安美誉度和影响力。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