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内涵 创新举措——安康市公安局扎实推进基层基础警务工作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近期,安康市公安局以贯彻落实公安部江苏会议精神与《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二十项任务》以及省公安厅《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决定》、《陕西省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意见》为契机,拓展内涵,创新举措,积极推进基层基础警务三专进程、三网建设、三实管理警务模式,全面深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推进三专进程——促进基层基础警务有效开展

    市公安局提出以推进三专进程为重点,全面深化公安基层基础警务。第一,推进派出所专业化进程。一是明确派出所工作职责定位。派出所主要职责是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信息收集、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基础工作,确保8大类专项工作有专人负责落实。二是落实派出所警力保障。按照城区派出所不少于20人、建制镇派出所不少于10人的警力配置标准,落实全市132个派出所警力配置,全面清除5人以下派出所。三是加强派出所辅警队伍建设。按照县城、重点镇派出所辅警不少于派出所警力12,其他派出所不少于派出所警力11的辅警配置标准,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建立由政府财政保障工资、福利、装备配置及日常管理所需经费,公安机关管理使用的辅警队伍,每年进行一次5天的集中培训。四是规范派出所执法执勤。严格落实《公安派出所执法执勤工作规范》、《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大力推进派出所执法办案场所建设,切实规范民警执法办案行为。五是加大派出所装备经费保障力度。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公安厅《关于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严格落实派出所民警经费标准,严禁给派出所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任务。第二,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进程。一是明确专职社区民警职责。以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实有人口管理、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为重点,明确社区民警的基本职责,推行社区警务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工作模式。二是落实社区民警警力。落实全市64个社区警务室有1人以上专职民警,专事社区警务工作,推进农村中心警务室一警一室或一警多室警务机制,实现人常在、门常开、灯常亮。三是落实警务室辅警配置。每个城镇社区警务室配置13名辅警,农村警务室配置12名辅警,返聘离岗和退休老民警、社会公益岗位人员担任警务室辅警,建立社区专职辅警档案、兼职辅警登记管理备案制度。第三、推进群防群治专能化建设。积极推进红袖章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按照治安协管员、民间调解员、治安信息员、治安特情耳目、治安积极分子五员专能的要求,明确各类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职责定位,加强专职群防队伍建设与管理,弥补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

    构筑三网建设——推进基层基础警务高效开展

    积极推进基层基础警务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基层基础警务信息网通在全市公安派出所积极推进四级视频监控平台建设,全市目前已有78个派出所搭建了视频监控四级平台,年底前全市派出所全部建设完成。在有条件的集镇推广警铃入户、电子狗等技防设施,加强技术防范,对社区一、二类警务室接入公安专网,开通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处理在社区警务室直接管理,暂无条件联入公安网的警务室可以借助互联网建立网络警务室,目前全市已建立网络警务室180个,通过网络警务加强警民联系,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二是推进基础信息数据网管按照社区警务工作的分类标准,建立相应数据信息登记管理模式,社区民警通过入户走访、巡查巡防、服务接待、纠纷调解等警务活动获取的基本信息数据,直接录入社区警务信息应用平台,为人口管理、户籍管理等基础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尤其对全市4101名七类重点人口管理的信息数据要全部录入系统,实现网络化有序管理。三是推进基础警务工作网考对全市基层基础警务工作实现网络考核,市局对各县分局治安大队实现可视化网络考核,各县分局治安大队按照派出所建设与社区警务工作的分类,依托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建立相应网上考核量化标准与办法,实现网络化监督考核,切实体现基层基础工作考核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强化三实管理——促进基层基础警务长效发展

    建立务实性管理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基础警务工作有效深入开展,一是岗位职责制定《全市社区民警日常工作管理规范》,按照标准化、流程化的要求,明确社区民警基本工作职责与管理办法,对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任务进行量化分解,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派出所每周召开社区民警例会,及时掌握工作开展进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和调整,从而达到做实做强基层基础警务工作的目的。二是考核目标在明确基层基础警务定位的基础上,针对派出所的考核统一纳入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辖区人口管理、群众评议、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化解矛盾考核比重与分值占派出所绩效考核的70%以上,不得随意开展各种评比达标活动,杜绝多种考核,重复考核的问题,坚决杜绝用罚款、破案、强戒、拘留等指标考核派出所。三是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基础工作民警考核评估体系。以群众见警率、群众熟悉率、辖区发案率、群众满意率等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引导社区民警全身心投入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中,促使其积极开展入户调查、宣传发动、治安巡逻、实地检查、警情通报等基础工作,提高社区民警工作效能,积极开展十佳社区(农村)警务室、十佳社区(驻村)民警评选活动,把评定结果与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遇挂钩,真正形成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