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转作风强基础抓规范促服务”专刊第19期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8日 来源:安康市公安局 【字体:

 

 石泉县公安局

“五个三”构建基层基础工作新格局

    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打牢全县公安工作根基,今年以来,石泉县公安局创新基层基础工作模式,以“双百强基”为载体,以“一问三包五联”为契机,全面实施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引导全局民警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聚力创建基层基础工作领先区,实现群众工作和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两手抓、两促进”的双赢目标。

一、“三必访”。一是必须走访村组干部。包联民警要深入包联村(社区)走访村(社区)干部,了解包联村(社区)基本情况,向村组干部介绍我局开展“双百强基”保平安活动的基本内容,争取村组干部支持配合工作。二是必须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包联民警要深入包联村(社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党代表家中,主动汇报工作,倾听代表委员对公安工作最真实的建言,诚请他们对公安业务工作及队伍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如实记录,限时回复。三是必须走访八类重点人员。对涉稳、涉毒、前科、重点信访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婚姻情感纠纷重点人等八类重点人员,要逐人入户见面,摸清现实表现,掌握其思想情绪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跟踪教育、管理和服务。

二、“三必进”。一是进到行业场所。要深入包联村(社区)旅馆业、娱乐场所、网吧、修理业、废旧收购业等行业场所,全面、准确掌握底数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从中梳理一批重点人员、锁定一批重点线索、确定一批重点行业场所。二是进到厂矿企业。要深入包联村(社区)的厂矿企业,了解厂矿企业生产经营及内部、周边治安情况,广泛征求厂矿企业意见和建议。同时,检查督促厂矿企业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厂矿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能力。三是进到田间地头。要结合群众劳作时间,把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防范、法制宣传等工作开展到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认真听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发放警民联系卡。

三、“三必采”。一是采集基础信息。重点采集包联村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在逃人员信息、未破刑事案件信息、暂住人口、高危重点人员指纹及SIM卡信息,固定电话用户信息等一切有价值的社会信息,并督促辖区旅馆、网吧如实登记并实时录入阵控系统。二是采集情报信息。密切关注掌握包联村敌、社、政情动态,精心物建一批专兼职社情民意信息员,拓宽情报信息收集渠道,对邪教重点人员动向、群体性事件苗头、赴省进京重点人员动向要做到重点掌握、提前预警、及时上报、妥善处置。三是采集民生信息。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倾听群众心声,摸清突出问题,了解群众困难,掌握群众喜怒哀乐,感知群众安危冷暖。重点掌握辖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县上安排“一问三包五联”活动,制定帮扶措施,对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全力以赴解决,超出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

四、“三必讲”。一是宣讲大政方针政策。向广大群众宣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省市政法、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宣讲公安机关便民惠民政策。结合“三包五联”活动,加深农村干部群众对各项农村改革政策的理解领会,把党的政策转化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实际行动。二是宣讲法律法规知识。采取以案说法,以法析理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常见法律知识,为群众解答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帮助,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三是宣讲安全防范知识。结合辖区警情规律特点,有针对性的向群众宣讲防盗、防骗、防火等防范常识和方法技巧,提醒广大群众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五、“三必查”。 一是排查矛盾纠纷。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深入排查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群体性纠纷、民间矛盾纠纷、重点信访案件,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矛盾纠纷隐患,确保不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事件。二是排查安全隐患。对包联村民爆物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重点要害部位安全、消防安全进行重点梳理排查,联系督促职能部门同步跟进安全监管措施,及时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治理。三是排查公安信访积案。全面摸排包联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主动走访信访当事人,准确掌握信访人的真实想法及诉求,教育引导其依法表达诉求,配合当地政府综治部门做好稳控工作。

阅读人列表 已有0人阅读,已被阅读
各县区信息统计 各部门信息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