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泉 县 公 安 局
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搭建便捷优质服务平台
为践行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规范户政管理,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石泉县公安局紧紧围绕“优化办事程序,创新服务举措,争创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立足工作,通过制定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网络服务的新举措,认真贯彻落实省厅8类50项便民利民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贴心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一是勤教育提认识,不断巩固为民服务意识。县局治安部门积极组织民警认真深入学习,逐条逐项解读领会,充分认识落实便民利措施对于改善警民关系、增进警民和谐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高度统一,行动上实在有效,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创优工作环境,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是强措施抓落实,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结合该县治安工作实际,以方便群众、服务好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的落脚点,不断总结,就“二代证”办理、户籍迁移等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制定了《石泉县公安局治安部门便民利民工作措施》便民利民措施。严格执行“五公开”(即公开办事流程,公开办事时限,公开工作人员姓名等基本信息,公开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公开设置服务质量电子评价系统或评价信箱)制度,认真兑现落实 “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网上服务、上门服务”。及时将便民利民措施及贯彻落实细则及时向社会公开,增加办事透明度,提升执法公信力,切实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依托公安局互联网门户网站,积极搭建和运用联系群众、沟通民意、服务民生的平台,不断完善各类户籍办理工作流程、严格办事程序、严明纪律要求。
6月初高考在即,该县三名高考学生不慎将身份证丢失,按照目前已经落实便民措施办理身份证加快至30日的承诺也无法赶上高考。三名高中生在几近绝望之时,看到了该局发放的《便民利民措施》,带着试一试的态度向办证大厅提出了申请。该局立即专题向市局和省厅汇报,并连夜采集指纹、上传资料,在省市公安机关的通力协作下,保证了学生3天后顺利拿到了身份证。6月份,该局治安部门在“双百强基”工作中了解到,石泉县社会救助中心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社会捡拾或其他部门移交了8名无人认领的流浪人员(均系痴聋哑傻或精神病人)由于没有户口,救助中心无法申报救助资金。治安大队经过实地走访调查,专题向市局请示后为社会救助中心设立了集体户口,当即解决了8名流浪人员的户口。自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以来,象此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事情屡见不鲜,全县治安部门共悬挂横幅、张贴标语16幅,印发宣传单5000份,走访单位102家,收集群众意见及提问65条;出具证明237人次,为新生儿重名查询服务85人次。接受网上、电话咨询业务381人次,节假日接受群众预约受理户口事项658项,提供上门服务453人次,代办邮政快递身份证238人次。
三是多渠道抓宣传,确保便民利民措施全知晓。县局治安部门加大了对治安管理便民利民措施的宣传力度,采取报纸、广播、网络等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充分发挥派出所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结合日常走访工作和社区警务工作,深入社区、城乡结合部、企事业单位内部,介绍治安管理便民利民措施,确保群众知晓便民利民措施的具体内容、办事程序、时限要求、需要带齐的相关证件、凭证和手续,保证群众办事一次性办结。
四是强督查建机制,确保便民利民措施落实处。为确保工作开展取得实效,县局加大了督查力度,实施跟踪问效。一是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督促指导基层派出所结合自身实际,抓实抓好公开服务的项目和公开承诺的内容,做到不拖沓、不推诿,确保办理事项一一落到实处。二是建立日常督导和问效机制。将便民利民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纳入日常考核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此项工作进行督察。把便民利民措施落实情况作为衡量每个派出所、每名民警的群众观念、工作作风的标尺,切实把承诺的事项扎扎实实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全县经济建设跨越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