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按照“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努力承担起加快首位产业发展、支撑全市追赶超越的职责与重任,紧紧围绕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克服新组建单位面临的诸多困难,着力在打基础、建机制、聚合力、开新局上下功夫,开创了富硒产业发展新局面,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一是发展实现新跨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确立了“大富硒、全产业链、首位产业”的发展定位,明确了打造“中国硒谷”“千亿产业链”的总目标和“三产引领、二产支撑、一产奠基”的策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全年建成标准化富硒产业园20个,建设富硒产品营销店30余个。预计全市富硒食品将增长16%左右,产值有望跨越550亿元大关,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超过650亿元,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二是工作机制更健全。成立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并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统筹全市富硒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区成立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工作部门。制定了15个系列政策和措施文件,将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三是省级战略获突破。积极汇报对接,力争将安康富硒产业纳入省级战略。省发改委已将安康富硒产业纳入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产业支持体系,省农业农村厅已纳入“3+X”产业建设体系,省工信厅发文明确支持安康开展富硒食品加工制造,省科技厅列出安康富硒产业科研专项。
四是地方立法保发展。全力推动《安康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立法工作,10月31日,获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1月29日,获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将于2020年5月1日起执行。
五是龙头引领增效益。制定《安康市富硒龙头企业培育方案》《富硒产业园区创建办法》《金融支持富硒产业发展方案》。新培育国家级富硒龙头企业1家,省级30家,市级54家;新发展包装饮用水企业5户,培育规上企业2户,新建项目3个,硒富硒水、富硒大米等一大批企业实现因“硒”赚钱。
六是科技合作强支撑。集聚国内富硒领域专家,整合四个“国字号”科研平台、17个科研创新团队及科研院所专家,强化院地合作,出台《科技创新支撑富硒产业工作方案》,推动科研创新。建成赵其国(我国功能农业奠基人)院士工作站、西北大学“天然硒资源化学联合实验室”,征集富硒科研课题55项,完成“富硒粮油优质特色新产品研发”等项目20余项,开发富硒新产品10余个,转化科研成果7项。
七是标准建设填空白。发布了魔芋制品省级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修订的省级地方标准《富硒含硒食品与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被推荐为2019年度省级科技成果奖,《富硒猪肉》国家行业标准进入修订评审阶段,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
八是品牌整合聚效应。强富硒产品质量管控,建立了富硒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印发《富硒产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工作初显成效,已有95家茶企申请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取得认证并入选2019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安康硒水·健康好水”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申报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受理。
九是国际合作树形象。市政府参与举办第六届环境中硒与健康国际会议,国际硒学会主席先后2次来安考察调研。安康成为中国硒产业(S20)峰会发起成员单位之一并参与召开第一次会议。市政府受邀参加香山科学会议第669次学术讨论会,并作《发展富硒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报告。
十是宣传推介靓名片。举行省新闻办组织的首场富硒产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举办“安康市富硒产业大讲堂”3期、秦汉古茶“一带一路”国际发展大会、第五届硒博会、包装饮用水暨富硒食品北京推介会等宣传交流推介会议8次,开展富硒农产品“三年百市百店千点”送健康消费扶贫活动10余场次。在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宣传展示窗口,制作《中国硒谷·陕西安康》宣传片,建设门户网站,“中国硒谷·生态安康”享誉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