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郭青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其中就“对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了安排,提出了形成安康立市之业的要求,大政为您选编如下。
郭青:做强做大生态产业。坚定把绿色循环产业体系作为安康绿色发展的命脉,优先发展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壮大发展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纺织丝绸等绿色工业,加快发展生态康养、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绿色金融等新兴产业,引导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尽快形成规模大、链条全、就业带动作用强、财政贡献率高的立市之业。这里,我就推动富硒产业率先突破提出几点要求。
相信关注安康发展的小伙伴们,对于生态友好型产业、绿色工业、新兴产业是构成我市绿色循环产业的三大体系耳熟能详了。大政在研读报告时观察到,报告首次提出“引导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与生态产业深度融合”,这是疫情冲击下的一次产业升级,是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新趋势的深化之策。报告对“规模大、链条全、就业带动作用强、财政贡献率高的立市之业”所做阐述引人深思,“规模大”就是产业的经济体量大;“链条全”的产业大都实现了种养加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就业带动作用强”就是把群众嵌入在产业链中致富增收;“财政贡献率高”就是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逐步增强。对安康来讲,具备上述发展潜质的富硒产业呼之欲出了。
郭青:富硒产业作为我市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和支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产值连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9年超过700亿元,具备成为立市之业的基础和潜力。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好富硒这一宝贵资源”的重要指示,以更高级的产业基础、更现代的产业链条、更远大的发展目标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努力实现“以硒兴业、以硒富民、以硒兴市”。
郭书记还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富硒产业发展的故事。在安康考察调研期间,总书记详细了解安康富硒产业及富硒茶的发展状况,勉励我们“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时隔一个月,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听到恩施州代表介绍当地富硒产业发展情况时指出,“上个月我刚去过陕西,安康那一带也是富硒地带,你们这里也是富硒地带,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由此可见,富硒产业符合总书记“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期望。大政通过查阅资料,对近年来全委会报告与富硒产业发展的关联进行了梳理:2013年7月,市委三届四次全会把富硒食品列入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并提出生态友好型产业的概念;2015年7月,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富硒产业概念,从富硒食品拓展为一二三产融合的业态,并强调把富硒产业打造成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此后,富硒产业与全委会报告多次“亲密接触”,比如,2016年8月,市委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富硒产业重点解决‘三个担心’问题”;2019年8月,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打造富硒产业千亿产业链”,等等,足见市委对富硒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富硒食品从2013年实现产值130亿元一路飙升到2019年产值达到544.31亿元,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则超过700亿元。这次全委会又提出“推动富硒产业率先突破,形成立市之业”,标志着富硒产业从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向立市之业的转变,使其“以更高级的产业基础、更现代的产业链条、更远大的发展目标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从这个角度讲,富硒产业还需要与大健康产业、生态旅游等“跨界融合”,做好做足硒文章,真正让“中国硒谷”实至名归。
郭青:一要强基础。抓好《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贯彻落实,按照“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策略,以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猪等为重点,大力培育和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富硒现代食品工业、富硒特色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通过抢占大健康产业制高点,从单纯销售富硒产品向提供“科学补硒”等增值服务转变,最大限度提升生态价值转化效率。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发挥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国家级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孵化器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创平台、研发机构作用,在资源详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标准设立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产业向技术链和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这段话蕴含着郭书记对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的冷思考。任何一个产业做强做大,必须以坚实的基础作保障。“强基础”不仅包括提升富硒产业生态价值转化效率,朝着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从提供富硒产品到提供增值服务转变,而且必须聚焦基础研究等重点。如果我们没有对全市硒资源详查,富硒与临床医学、病理学以及健康长寿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没有取得实质突破的话,那么,我们的家底有些什么,富硒产品对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就还是模糊不清,富硒产业发展依然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就缺乏全面推介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向技术链和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就会受阻于此,这是高端富硒产品走出安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必做的功课,必须补上这一课、做好这一课。
郭青:二要树品牌。我市“八山一水一分田”,难以走出富硒产业数量扩张型道路,必须通过品牌塑造提升附加值。要严把富硒产品质量关口,健全质量安全信用、产品质量溯源和质量责任追究体系,以“两品一标”认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等为抓手,找准地域品牌与富硒产品品牌的结合点、宣介点,运用好融媒化手段,让安康富硒产品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物以“硒”为贵。由于立地条件限制,我们的富硒产业只能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而品牌是其中极端重要的一环。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郭书记强调“要严把富硒产品质量关口”,而品牌的塑造和维护则是一个长期过程,稍有纰漏,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很多地方包括发达地区有过的“公地悲剧”就会在我们身上重演。郭书记谈到了融媒化的宣介手段,近来很火的网红带货、抖音直播等,在我们身边就有“秦巴奶奶”“胡子哥”等网红达人,经他们推介的产品销售倍增。大政在学习报告中理解含义,不断宣传富硒功效、推介富硒产品,让富硒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这也是“幸福安康、平安顺利”这块金子招牌的应有之义吧。
郭青:三要谋未来。以培育富硒产业千亿产业链为牵引,依托中国西北(安康)国际天贸物流城、安康扶贫空间等平台,打造全国富硒产品集散地、世界富硒产品电商中心,并延伸到涉水产业、大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生态产业,吸引资金流、电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等不断汇聚,形成全链条、大平台、新模式的区域生态产业组织中心。
这是富硒产业与“三个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畅想未来,我们不仅要做到凡有“吃货”的地方就能享受到安康富硒产品,还要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富硒产品集散地、电商中心,真正实现“买全国、卖全国”。浙江义乌就因其名声在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快递业务量全国第二等原因成功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而杭州也因有了阿里巴巴,从一个以轻工业、旅游业见长的城市,成长为可与旧金山、西雅图、埃因霍温等高新产业城市并驾齐驱的大城市。一个成熟的产业组织中心能够倒逼枢纽城市的诞生,乃至催化一座城市的崛起和兴盛。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我们要按照郭书记的讲话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让安康富硒产业的未来无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