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富硒产业“十四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扎实推进年,也是全市“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富硒产业要加快推动“硒资源”变“硒产业”,围绕富硒食品省级重点产业链和安康市富硒食品大产业链,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硒+X”战略,聚焦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猪肉、富硒核桃、富硒鱼等六大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加速科技创新,加快项目建设,精准招商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大力破解发展瓶颈,做实产业基础,全面提升产业链水平,力争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建设中国富硒产业强市,以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协同推进链长制。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和《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按照“一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专家团队、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六个一”工作模式,健全富硒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实行富硒产业链图谱、政策清单、问题清单、链主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招商引资清单“一图五单”管理,市富硒产业办牵头富硒食品大产业链,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分别牵头安康富硒茶、安康魔芋、秦巴生态肉业、生态渔业、包装饮用水5条子链。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速产业要素集聚,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引领区域发展的富硒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链主企业和拳头产品。
二、大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稳定推进以茶叶、魔芋、核桃、生猪、渔业为重点的五大富硒特色农业,新发展富硒茶园1万亩、富硒魔芋10万亩、富硒核桃15万亩,富硒水产产量2万吨,富硒生猪出栏200万头;大力推动以富硒水为重点的富硒食品产业,新建规上富硒食品企业5家以上,富硒食品产值增长10%以上;积极推进富硒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富硒美食、美景,打造富硒三产融合示范点10处,新建高标准富硒产业园区20个。
三、深化产业项目建设。按照市委《关于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保障高水平产业振兴的意见》,深化富硒产业项目建设。加大市县富硒产业项目征集储备和策划包装,建立富硒产业项目库,全市征集策划包装富硒产业重点项目100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汉滨区、汉阴县、紫阳县、平利县、岚皋县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其他县(市)不少于5个。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四、推动富硒科技创新。发挥四个“国字号”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激发富硒产品制创中心,深化与院地、院校合作,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富硒产业全产业链科研课题30项,自主研发或引进转化科研成果10项,制定富硒产业标准20个,开发富硒新产品20个。
五、加快推进资源详查。推进汉滨区、石泉县,启动旬阳市、宁陕县、岚皋县、白河县1:50000土壤硒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完成全市硒资源采样调查工作,搭建全市硒资源大数据平台,推动资源合理化开发与利用。
六、提升富硒品牌实力。深入开展富硒公用品牌整合工作,推进“安康富硒茶”授权和《安康富硒茶团体标准》推广接轨,力争“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全省领先、全国进位。开展富硒产品贴标管理,完善富硒产品行业管理和市场准入机制。持续推进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猪肉等品牌申报注册工作。认证“两品一标”富硒产品10个,组织富硒企业积极参与全国富硒行业协会产品展示评比活动,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持续开展品牌形象宣传“十大行动”,不断提升安康富硒品牌竞争力和美誉度。
七、精准实施招商推介。坚持“144520”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按照精准、专业、务实、简约的要求,精心组织“中国安康硒博会”“北京硒博会”“全国硒水鉴茶大赛”等富硒产品招商推介活动,全年举办富硒产业重大招商推介活动10场次,组织富硒企业参加全国各地富硒产品展示、展销、交易活动30场次。进一步加强与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富硒商会、协会交流合作,搭建营销平台。提升安康硒品1号店线上商城营销能力,年线上销售富硒产品2000万元以上。
八、优化行业服务能力。加大科普力度,举办“营养富硒创新创意大赛”“富硒产业大讲堂”“健康中国.硒引天下”,冠名“富硒杯”等科普栏目和赛事活动,持续提升群众硒与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大力开展富硒产品免费检测服务,年检测样品1000个,以免费检测服务推动富硒资源和富硒产品开发。增强安康市富硒产品电商运营中心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富硒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额。加强富硒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保障,积极引进富硒产业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服务活动,增强富硒产业科技服务水平。支持富硒产业发展协会开展富硒产品贴标管理、富硒标准制定、信息咨询服务等行业自律和产业服务活动,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