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加速经济增长实现首季"开门红"

    生产总值(GDP)增长突破10%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统计网 字号: 打印

    一季度,全市积极贯彻落实市二届一次党代会和二届二次人代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紧紧围绕市人代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市政府全体会议的部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实现了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开门红"。据省统计局评估认定,我市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32.95亿元,增长10.2%,比上年同期快2个百分点,是"十五"以来一季度增长最快的时期。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76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9.03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18.16亿元,增长9.7%。
    [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农村经济围绕和谐安康新农村建设,加快种植业等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就,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到103194万元,首次突破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其中:农业产值29634万元,增长11.2%,林业产值2999万元,下降12.5%,牧业产值64236万元,增长10.3%,渔业产值837万元,增长1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488万元,增长6.1%。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种植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由此带动蔬菜生产快速增长。由于我市去冬今春以来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27 万亩,与上年相比下降2.4%,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增长,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60 万亩,较上年增长14.5 %;冬春气温偏暖,雨水调匀,叶菜类蔬菜增产明显,蔬菜生产量增长18.2%,成为拉动种植业快速增长的最大亮点。二是政策扶持、市场需求增大促使畜牧业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畜牧业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加之重大项目的实施带来外来施工人员的大量注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一季度全市肉类总产量达6.23万吨,增长11.4%。三是渔业生产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主要电站库区新增养殖水面,捕捞产量增加。水产品产量1459吨,同比增长13.9%。
    [工业生产加速增长,经济效益改善,为全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2527万元,增长17.4%;工业总产值132715万元,增长24.4%。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受有色金属采选业等高速增长的拉动,采矿业快速增长。一季度,受市场需求和矿产品价格猛涨的影响,有色金属采选业产值增长1.3倍、稀有稀土矿采选业产值增长3.69倍等,由此拉动全市采矿业影响增长1.12倍,是全市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二是县区属和中省工业快速增长是拉动全市工业快速增长又一动因。一季度,县区属工业产值增长43.1%,中、省属工业产值增长16.7%。三是工业效益有所提高。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由上年的亏损2189万元提高到今年的盈利735万元,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3.14%,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但增幅回落较大] 一季度,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新亲口径)89879万元,增长15.6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884万元,同比增长18.90%,比上年同期回落14.7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完成9970万元,同比下降22.67%;主要特点: 一是市县区项目对全市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中、省项目完成投资下降41.25%,市县区投资增长26.03%,中省项目投资力度远远低于地方项目。二是以交通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今年,我市以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为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突破对外开放的瓶颈。一季度,全市道路运输业完成投资99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倍。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及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围绕"生态立市"战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一季度,全市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建设投资4871万元,增长71.51%;用于水利建设的投资2995万元,增长82.29%。
    [消费品市场销售旺盛 外贸出口加快] 一季度是消费品零售市场的第一个旺季,受传统节日和"油菜花节""桃花节"的节日效应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快速增长,至季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16.32亿元,同比增长15.0%。比去年同期快1.6个百分点。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餐饮业市场火爆,零售额持续高增。一季度,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33.9%,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二是城乡消费同步增长,但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明显低于城市。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0.07亿元,同比增长17.4%;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24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农村低于城镇6.3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加快。据西安海关统计,一季度安康出口总额达42.9万美元,增长39.2%。
    [物价稳中有升 八大类消费价格呈现"四升四降"]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上年末的上升态势,与去年同期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4%,涨幅升高1.8个百分点。 涉及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现"四升四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上升6.9%、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3.1%、居住类上升1.3%,食品类是拉动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要动力;衣着类价格下降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1%。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0.5%。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金融运行平稳] 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达3.81亿元,增长39.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1.31亿元,增长43.3%,财政支出4.39亿元,增长25.4%。
    一季度,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继续增加,贷款增长加速,现金收支两旺呈回笼态势。至三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8.95亿元,同比增长17.1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0.45%;贷款加快增长,各项贷款余额111.90亿元,同比增长10.24%,比上年快11个百分点。现金收支继续呈投放态势,至月末,全市累计现金收入164.15亿元,累计支出163.19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0.96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据抽样调查,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97元,增长18.6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8.78个百分点;人均工资性收入422元,增长24..3%,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64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675元,增长7.06%。
    2007年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8元,净增265元,增长13.6%,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及补贴性收入1322元,增长8.3%,养老及退休金561元,增加24.3%。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798元,增长19.0%。
    综上所述,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整体运行良好,实现了"开门红",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后劲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县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县滞后问题依然突出,从GDP经济增长看,汉阴、紫阳、旬阳三大县增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二阳"增长过缓对全市经济增长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严重不足,增长乏力。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仅是上年同期的60%,城镇投资增长比上年低近1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低近21个百分点。
    三、工业发展质量有待于提高。一季度全市工业虽然较快增长,但粗放发展痕迹十分明显,从工业所属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和水的生产供应业三大门类和轻重工业看,全市工业生产主要依靠采矿业和重工业增长的拉动,制造业产值仅增长不足10%,电力和水的生产供应业产值仅增长16.2%,轻工业产值仅增长7.4%。
    四、物价上涨逼线。一季度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虽然低于全省、全国水平,在调控范围内,但依然较高,直逼警戒线,其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的过快增长,将会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二季度及下半年,仍应紧紧围绕全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经济列车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大目标考核力度。按照年初确定的各县区、各部门今年应完成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考核力度,实行月、季通报,从制度上激励和促进县区和部门对抓发展、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的积极性。
    二是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重点项目投资的监测力度,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产业项目和重大项目如期开工,确保年度任务完成。
    三是加强大县工作。大县增速较缓,一直是影响全市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大县区的工作,应是全市工作的一个重点方面。
    四是着力解决制造工业、轻工业增长滞后对"工业强市"的影响。
    五是密切关注价格增长,加强对市场物价水平的宏观调控,确保市场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