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学校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位居全省地市第一

    作者:张崇金 时间:2017-01-05 08:44 来源:市教育局 字号: 打印

      据市考核办反馈,在省对市区2016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安康学校教育工作满意度达77.25,比全省学校教育工作平均满意度高6个点,再次蝉联全省第一。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市教育工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追赶超越、提质进位、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抓住政策和项目投资机遇,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近年来,在城区以扩充教育资源为抓手,下大决心实施两轮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先后投入10亿元实施12所学校新建和改扩建,新增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校舍37.5万平方米、运动场6.9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5万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上学难”问题,城区教育资源整合任务全面完成,学校办学条件、发展品位和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在农村以学校标准建设为抓手,组织实施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县城以上学校建设等各项教育项目2000多个,完成投资40亿余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0多万平方米,全市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校舍,验收命名美丽新校园300多所,中小学校成为广大农村最美最靓的建筑。全市有888所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占学校总数的80.7%;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58%,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7.3%。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7个,省“双高双普”县8个、省级教育强县4个,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个、21个、4.6个百分点。
      下功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深入开展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积极应用“互联网+教育”,构建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德育、美育、体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和养成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创新能力。2016年,全市高考文理科二本上线8122人,较上年增加356人,上线率43.98%,增长5.72个百分点,全市文理科一本、二本上线率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二位。
      狠抓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以“四有”好老师为标杆,从加强师德师能入手,完善《安康市师德师风建设“十不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八条规定》,举行师德师风报告会、开展师德先进评选、“树新风、扬美德、传家风”“写一封家书”征集评选、师德师风教育整顿、“乡村好教师”宣传展示等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师德师风师能建设进一步加强。2016年,公开公平公正组织教师招聘1031人,义务教育校长教师常态化交流轮岗1661人。实施“十百千万”教师校长培训工程,32名优秀教师培养为国省级名师,选派235名优秀校(园)长和1150名教师到北京、香港、美国等域外参加高层次培训,组织11200名教师通过国培计划、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校本研修等形式参加岗位提高培训,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教育民生惠及万千百姓。坚持精准施策,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教育扶贫工作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的全覆盖,贫困家庭儿童困难资助的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的全覆盖,13年免费教育政策落实的全覆盖。2016年,全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926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覆盖,落实资金1.8亿元,受益学生22万人。资助贫困学生9.3万人,发放资助资金2.39亿元,全面完成2015至2016学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高职新生一次性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发放和高中免学费工作。石泉县职教中心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已通过省级评估并上报教育部。旬阳县作为陕南唯一(全省共2县)被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安康教育扶贫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以“秦巴山区的教育突围---记陕西省安康市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教育是最根本的扶贫---党中央国务院强力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综述”进行专题报道,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扶贫办以“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陕西安康市教育扶贫斩‘穷根’”为题,把安康教育扶贫经验案例编入国家干部学习培训教材《脱贫攻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广娟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