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中旬,安康市通村公路“打底子”工程完成2980公里,“铺面子”完成352.06公里。同时,境内高速、铁路复线、安康大道、汉江三桥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也如火如荼展开。秦巴腹地的安康,大交通架构逐渐舒展。
“十五”以来,安康市委、市政府紧紧抢抓中省战略部署,举全市之力,着力以公路建设的率先突破带动全市交通事业发展,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十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7.5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完成投资的总和,是“九五”期间完成投资的2.63倍。其中公路建设完成27亿元,内河航运建设完成0.51亿元,分别是“九五”期间的2.7倍、1.3倍。
“三横七纵”公路网初步成形。全市公路总里程增加到6369公里,比“九五”末净增1104公里。公路等级明显提高,新建、改建二级公路100公里,新铺油路1400多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27.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市到县公路通行能力和通畅水平大大提高,相继争取投入近10亿元,改造、改善、新铺市到县公路油路900多公里,市到县公路油路化达100%,通行时间也大为缩短。农村公路通行条件逐步改善,公路养建累计完成投资27.2亿元,为“九五”期间完成总和2.7倍。
公路运输业成为“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新的亮点。至2005年底,汽车保有量达7000余辆,年增5%。通乡镇班车率由“九五”末的75%增加到“十五”末的95%。公路交通客货运输年增长9%以上。出租车达1000余辆,水路运输逐渐恢复,拥有各类船舶2400艘,完成客货运量595万吨,占全省80%以上。水路货运显现良好发展势头,旅客运输增幅较大,旅游运输跨越式发展,成为促进沿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风景线。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协调发展,推动了众多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为安康交通事业的率先突破写下了浓墨一笔。
伴随着“十一五”国家倾斜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政策机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安康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与省交通厅共同签署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共建协议,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秦巴腹地山区群众快速致富寻求便捷途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