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村位于汉阴县涧池集镇以北浅山丘陵区,因自古以盛产各类水果而闻名,故名花果村。由于果树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病虫害等因素,导致果树产量降低,使花果村的果品产业发展走向了低谷。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民想致富、要致富的愿望日益强烈。镇、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继续在发展林果业这一产业上做文章,引导村民大打“绿色果业”牌。在各级部门的帮助和项目支持下,2004年下半年到2006年全村共建成桃、李、杏、梨、枇杷等果树达1900多亩,加上原有200多亩本地樱桃、柑桔和李子,全村精品林果园面积达到2100多亩。
精品果园建好后,如何壮大林果主导产业,打响花果村“绿色果业”品牌,成了花果村党支部面临的又一课题。
2005年,在各级组织的指导下,花果村成立了全市第一个果业协会。村支书主动挑起“花果村果业协会”会长的担子,市、县联村部门送来了启动资金,使协会达到有房子、有牌子、有章子,有人员的“四有”要求。协会从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入手,通过“引智”项目为花果引来加拿大、日本等果树专家,讲解修枝、施肥、培土、防虫治病、拉枝等果园管理丰产技术,协会还组织果农到铜川市的欧美大樱桃示范园等地进行参观培训,先后召开各类培训会15场次,培训果农3000多人次。 协会先后组织30余名劳动力进行统防统治,统一施肥,提高了防治效果果树修枝管理、施肥、抚育管护、开挖排水沟等经常化管理措施,使全村果农的果园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都有了一个大的提高。协会将会员组织起来,根据会员的需要,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联系收购客商,不但促进果品的销售,提高了销售价格。2006年4月,村果业协会联络北京、大连客商,把欧美大樱桃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远销北京、大连等地区。
花果村逐步健全了协会代表会议、理事会议、监事会议制度和会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加强了协会内部管理。制定了党组织与协会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工作制度,并通过有效的工作,在支部与协会之间建立起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协调机制。按照“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从支持基地建设、协助打造品牌、帮助开拓市场等方面,加大指导扶持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协会章程、消除群众疑虑,引导农户积极加入协会组织。目前,全村果农都加入了果业协会,吸收会员386名,其中,党员34名。
“支部+协会”模式的推广,促进了花果村林果产业的发展,为实施新农村建设打下了经济基础,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目前,全村2100多亩精品林果陆续进入盛产期,全村发展林果农家乐18家,硬化、绿化环村水泥路5.5公里,砂石化通组路2公里,建设进果园石梯路10公里,完成环村路边民居民宅改造美化靓化50户,建成移动通讯基站1个,新建了花果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200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989元,该村被市、县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