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陕县委组织部再次组织全县301名科级后备干部,在宁陕中学举行理论测试,拉开了该县新一轮后备干部培养的序幕。
一是规范程序不走样。在科级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名单初审、结果反馈、单位上报、资格审查、组织考试、人选确定、培养锻炼、选拔使用上,该县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筛选的原则,在广泛集中民意,单位党组织集体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在实践中采取交任务压担子、轮岗交流等形式对后备干部进行多方面的培养锻炼,使优秀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2006年,全县有70余名优秀科级后备干部被提拔任职,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
二是准进制度不放松。该县在科级后备干部准进制度中,把民意作为重中之重,实行无民主推荐票坚决不能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无票否决制”。县委按照民主推荐情况和组织部门平时掌握的干部情况确定科级后备干部初步人选反馈给各单位党组(委),各单位根据县委组织部反馈的情况和平时对干部的了解再次向县委推荐后备干部人选,再由县委组织部组织统一的理论测试。全县每年都有30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科级后备干部考试。
三是坚持标准不变通。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中,除必须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的有关政治要求和理论素养外,按照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在全县推行科级后备干部考试制度。经过封闭出题、集中闭卷答题和统一阅卷等环节,对科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理论水平和文字写作能力的测试。由县委组织部根据根据测试结果、民主推荐情况和平时掌握后备干部的情况以及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研究确定后备干部及培养层次,并将结果反馈干部所在单位党组(委),由单位根据干部的各自特点进行锻炼培养。
四是培养锻炼不脱节。后备干部所在单位根据县委组织部反馈的结果、后备干部的自身情况、干部成长规律逐人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采取理论培训、岗位轮换、任职交流、选派挂职、压担子交任务等途径,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培养,确保后备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2003年以来,全县共选调了60余名后备干部参与全县的阶段性工作机构工作,选派了27名后备干部到乡镇任乡镇长助理,13人已经提拔使用;选派77名后备干部到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有效的促进了个乡镇和基层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了后备干部实践工作能力,及在关键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五是优胜劣汰不手软。严把管理使用关,执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坚持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县委组织部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加强后备干部的管理。按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的原则,初步建立了进出畅通的优胜劣汰机制,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数量的充盈,始终使后备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