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 安康旅游
- 主题教育
- query
- 生态
- 圆满
- 宁陕
“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5月14日上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了“鎏金铜蚕”这件珍藏在陕西的珍贵历史文物。“鎏金铜蚕”虽已跨越千年,但它所“讲述”的丝路故事和代表的丝路精神,仍备受关注。
当天,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鎏金铜蚕”出土于石泉县的河沙里,是汉代养蚕缫丝业兴盛的代表性文物。
33年前,石泉县谭家湾农民谭福全在河中淘金时,淘出一条金光灿灿的蚕,周围伴有五铢钱若干。这只蚕通长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首尾9个腹节,体态逼真。此种鎏金铜蚕是迄今国内首次发现的,仅此一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中国历史典籍中,很早就有关于金蚕的记载,比如晋代陆翙的《邺中记》就曾提到,永嘉末年,在春秋霸主齐桓公墓中发现“金蚕数十箔,珠襦、玉匣……不可胜数”……史传笔记中所提到的“金蚕”究竟长什么样子,一直到这只汉代鎏金铜蚕的出土,才算有了实物佐证。鎏金铜蚕的出土,将陕西石泉县养蚕的历史推前到汉代。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途经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
“鎏金铜蚕”可谓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纽带作用的标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养蚕缫丝技术和丝织品贸易在汉代中西贸易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创新引领大产业 构筑向南“桥头堡”[ 04-20 ]
下一篇:安康:在创新发展中培育新动能[ 06-21 ]
晚上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