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女娲故里党旗红

    ——平利县抓好党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作者:邱志华 梁艳 时间:2007-06-22 11:48 来源:中共平利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仲夏六月,驱车进入平利,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徽派民居村庄;一片片整齐划一、集中连片的茶、桑产业园区;一条条迂回曲折、蜿蜒盘旋的通村公路;一座座果园缠腰、森林戴帽的绿树青山……这是该县近年来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呈现出的一幅幅美丽画卷。

    创新机制添活力

    平利县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实施“生态立县”,构建“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打造陕西最美丽的乡村的发展战略。如何将发展思路转变成全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变宏伟蓝图为现实,县委一班人首先想到的是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该县先后健全和完善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评、乡镇党委书记专项述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党建工作督办四项制度。县委把党建工作以“红皮书”的形式与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签订责任书,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考评和党员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严格考评考核。乡镇党委书记每年向县委述职两次,并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无记名民主测评,分“优、良、中、差”四个档次记入党委书记年度考核个人档案。县级领导每人挂联一个乡镇和一个党建联系点,每年深入基层经济主战场查检指导,现场解决问题时间都在三分之一以上。在干部管理中,建立了干部定期测评公示、领导干部末位淘汰、非领导职务动态管理三项制度。先后有3名党政主要领导被撤销职务、1名降职、2名改任非领导职务,18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开展干部“四个一百”工程,先后两期组织、选派100名干部离职到经济发达地区锻炼,100名干部离职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在县内参与、领办、创办企业,100名干部到村任职,100名干部在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上级机关开展“岗位锻炼”。长安镇干部、共产党员汪昌海,2003年到金石村挂职任村支部书记。四年来,他逐户进行思想发动,开展技术指导,提供产销信息,带领村民发展无性系高效茶园近千亩,种植绞股蓝380亩,使村民由穷变富,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200元。

    鲜活载体强基础

    平利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但落后的思想观念和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依靠党员和能人大户示范带动,是该县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有效探索。

    针对部分村党员活动室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作用难以发挥的现状,采取村镇筹自筹、包村部门帮扶、县上以奖代补、党员干部义务投劳等“六个一点”的办法,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义务投工万余个,新建村党支部活动室78个,修缮92个,全县190个行政村党员活动室全部实现公房化。2006年,又积极争取村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并自筹资金120余万元,启动36个村级组织活动室。目前,已建成17个,其余工程进展顺利,国庆节以前将全部投入使用。围绕新农村建设,在全县农村开展以“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产业经济富村、民主法治管村、优化环境美村”为主要内容的“五村建设”活动,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缺少文化、能力弱化的现状,开展“把贫困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非党能人培养成党员或村组干部”的“双向培养”活动。全县有1266名贫困党员通过发展产业走上了致富之路,1125名致富能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58人吸收入党,296名致富能人走上村组干部岗位。推行农村党员星级管理,将思想政治、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扶贫帮困、发挥作用五个方面的内容归纳为“政治星、法纪星、致富星、奉献星、形象星”,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联评,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自我述评的办法,半年一评议,年终一考核。全县已为5722名农村党员悬挂了“星级管理公示牌”,他们成为广大农村遵纪守法、加快发展、奉献社会的领路人。

    把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协会的经济优势相结合,在全县广泛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此同时,选派60名科技人员进村到点担任科技特派员,建立起92个农民技校,使13万多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培养出全国劳模洪善存及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优秀乡土人才覃春兰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致富能手。几年来,全县各类产业协会由82年发展到216个,会员达4912名,带动茶园面积由3万亩发展到12到万亩,茶饮业年总产值由2500万元增加到1.5亿元,年养蚕发种由3.5万张增加到6万张。

    提升素质促发展

    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干部作风教育活动之后,该县又将2007年作为干部素质提升年,通过学习与培训,百名年轻干部“轮岗锻炼”,千名干部深入生产一线抓落实,着力提高干部“六种能力”。

    全县先后开展了组织、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业管理人才等12个主体培训班。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纷纷采取领导干部讲党课、邀请专业人才集中培训,利用先进典型实地培训等多种举措提高干部素质。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学习效果,促进干部素质提高。全县已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技术大比武等活动35场次,干部个人学习笔记均达到5000字以上,每人撰写心得体会和对口调研文章2篇以上。国税局通过考试检验干部学习效果,今年元至6月,已开展10次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考试。519日,来自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100名年轻干部通过培训后走进了新的工作岗位,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岗位锻炼。锻炼期满,由用人单位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干部素质的提高,表现出的是一种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的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五月下旬以来,县委、县政府全体领导分别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技术专家,深入到农村公路、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等各重点工作一线,加强督查指导,奋力冲刺半年目标任务。农业、水利、交通等涉农部门,各包建村单位及12个乡镇,除值班领导和必要的办公人员外,多数机关都是“人去楼空”,近千名干部纷纷深入到村组农户和企业,参与“三夏”大忙,帮助农户抢种抢收,指导新农村建设。县水利局纪委书记陈定国,在“岗位锻炼”实践活动中交流至兴隆镇,包挂秋木河村。在进驻该村的当天,陈书记就逐户开展调查摸底,仅用一周时间就摸清了全村251户的发展愿望和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等基本情况。他同镇领导一道,积极主动协调联系交通、扶贫办、农业、蚕桑等10多个主管部门,解决项目、资金、技术难题,组织发动村民铺设了5.5公里通村公路硬化路基,新发展密植桑园150亩,启动房屋旧改60户,16户生存条件极差的农户得到搬迁,5处人饮工程正在施工之中。

    今天的平利,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群众发展热情高涨。该县已成为西北名茶大县和全国绞股蓝第一县,环保工业成为全市四强,新农村建设成为省市示范县,生态旅游是全市三个重点旅游区域、四个旅游重点县之一。女娲故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涌动着加快发展的热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陈文星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