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康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培植药水游三大主导产业,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前三季度生产总值80亿元,占年度计划68%,同比增长9.1%。一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林牧渔产值28.6亿元,增长8.5%。全年粮食总产97.91万吨,比上年增长26.7%。劳务输出比上年净增10万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77元,增长21.3%。二是工业经济稳步提高。完成国企改制52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亿元,同比增长15%。个体、私营企业达到8.5万户。三是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7亿元,增长14%。其中3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62亿元。今年新签约的110个招商引资项目,已开工79个,完成投资3.1亿元。西汉高速公路(宁陕段)等国家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江北防洪护岸、滨江大道、体育场等项目相继竣工。四是财政商贸运行平稳。在税改政策性减收7340万元的情况下,完成一般地方预算收入3.35亿元,增长10.2%。生态旅游已接待游客90.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五是群众生活有所改善。完成100个扶贫重点村建设、搬迁7000贫困人口、实现5万人脱贫;新增就业8096人,进入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4488人、支付保障资金1062万元。发放失业保险6069人次、863万元。
安康市前十个月经济工作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突出农民增收重点。落实和兑现中央支持农业、保护农民的各项政策,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农业税降低一个百分点,确保农民减税减负政策到位。扩大粮食播种面积100万亩,猪牛羊出栏150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劳务输出稳定在40万人以上。
(二)推进“药水游”产业建设。药业建设,整合重组资源、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安康正大、安康北医大等重点制药企业在引进、置换、嫁接、改造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各县区药源基地建设以GAN认证为中心,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精心承办了省政府2004'中国陕西秦巴药业投资与贸易洽谈会,借助九三学社的人才和网络,开展“九安合作”,提高药业开发水平。汉江干流开发,搞好喜河电站建设移民迁建和环境保障,完成投资2亿元。蜀河电站实质性建设启动。加快在建13座水电站工程进度。生态旅游,组建专门班子,启动旅游综合发展规划编制,全面开展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围绕游、购、娱、吃、住、行,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三)抓好重点项目。搞好环境保障,提供优质服务,促进项目建设加快进度。开工建设平镇二级公路,加快省道207蔺河口库区公路迁建、平旬路和岚紫路等县际公路改造工程。搞好乡镇油路铺筑和黄石滩水库扫尾工程。跟踪落实“西洽会”签约项目,提高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抓好以工程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精心组织七八九林业会战,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工程造林,完成50万亩造林任务。
(四)推进国企改革。一是对列入改制计划的企业,领导挂帅,落实攻坚责任,组建专门班子,逐户实施改制,完成138户国企改革任务。二是创新机制。按照企业产权股份化、职工身份社会化、企业制度规范化的改制标准,注重改制质量,真正实现企业机制的转换。三是面向市场。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权责清晰。所有完成改制的企业,都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不再保留与政府部门的隶属关系。政府各有关部门切实转变职能,尽 心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五)加强财税工作。完善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财政体制,规范税收征管体制,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增加国有资产收益;落实减税减负政策,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加强征管,依法治税,挖潜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