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旅游
  • 主题教育
  • query
  • 生态
  • 圆满
  • 宁陕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突出“五抓”兴茶业

作者:秦宗道 时间:2007-06-29 08:23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收藏 打印

紫阳县10年如一日主攻茶业发展,以茶产业的率先发展和重点突破,带动农村主导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初步成效。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6万亩,综合产值已达1.2亿元。共发展名优茶加工厂148家,培育茶叶骨干龙头企业8家。
抓标准化茶园建设,实现紫阳富硒茶栽植良种化和规模化。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茶树老化、管理粗放、产量低下的现状,该县先从老劣园改造入手,打响了茶叶栽植良种化和规模化的硬仗。全县共改造茶园6万亩,淘汰茶园4.8万亩。与此同时,通过一手抓优良品种引进、一手抓本地良种繁育的方法,领导联乡促动,县直部门结对包抓,引导农民拿出好田好地发展丰产密植新茶园,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丰产密植茶园8万余亩,建设万亩茶叶大镇12个,人均1亩茶的专业村50个。
抓茶叶机械加工,提高名优茶加工量和质量。抓住国家项目支持机遇,动员产茶大户和社会有识之士,采取自筹为主、国家贷款和政府无偿补助为辅的筹资方式,通过合股经营等办法,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先进加工机械,新建名优茶机械标准化示范加工厂148个,年生产加工能力860吨,占目前茶叶总产的68.5%。同时采取重点扶持、扶大扶强的措施,配套壮大了8个茶叶加工骨干企业,使全县茶叶加工形成了大厂带小厂、小厂连农户的产业化链条。较5年前相比,紫阳茶叶每公斤市场售价上浮150元,仅此项全县增收数百万元。
抓基础认证,抢占市场竞争主动权。积极争取和完成国家富硒茶标准化示范项目,由该县制定的《天然富硒茶标准综合体》,不仅作为当地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而且成为国家天然富硒茶第一个系列标准化综合体。积极申报紫阳富硒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使历史名茶成为国家民族精英产品。加快无公害和有机茶开发,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了5万亩无公害紫阳富硒茶基地和产品,并支持紫阳盘龙茶厂申报检测批准了3000亩有机茶生产基地。紫阳富硒茶不仅成为放心产品,同时也开发出了国内外畅销的富硒有机茶。注册紫阳富硒茶商标,靠品牌经营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抓市场建设,提高紫阳富硒茶市场信誉。每年茶叶销售旺季,县委、县政府都集中精力狠抓茶叶市场包装整顿,组织工商、技监、财税、物价、茶叶主管部门实施有效管理。对全县各名优茶生产和经营企业,实行持证上岗管理,对符合市场和质量技术要求者,颁发“三证一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鼓励他们大胆经营。下决心打击和取缔“三无”包装(无生产基地、无加工设施、无注册商标),从而规范了茶叶包装行为。制定包装指导价格,制作茶叶实物标准样品,实行对样经营和包装。
抓产品促销,拓展紫阳富硒茶销售市场。拿出重金,请专家策划,在新闻媒体上开展全方位宣传,组织文化、宣传、茶叶主管等部门,抢抓各种宣传机遇,大做紫阳富硒茶文章。利用旅游和茶叶销售黄金季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连续举办紫阳富硒茶文化节,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展示紫阳富硒茶形象,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以此促进招商引资和茶叶贸易。同时,组织全县茶叶加工和经营企业,积极主动到县外跑市场,建立紫阳富硒茶直销店和营销网络,从而使紫阳富硒茶在西北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并迅速扩展到北京、上海、济南等20多个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外市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晚上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晚上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