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茶歌、观茶艺、赏茶山风光,游人如织;开矿山、建电站、修公路,投资如潮。紫阳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正在加速转化成紫阳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
茶叶自身发展连续两年实现“撑杆跳”。名优茶产量直线攀升到700吨,茶叶总产值达5300万元。基地建设逐年扩张至12万多亩,其中丰产密植茶园依托退耕还林政策撬动达3.5万亩。市场销售已经覆盖全国17个省份。茶产业收入一跃成为该县农业收入的绝对大头。
旅游产业凭借茶文化魅力蓬勃兴起。全年接待游客15000多人次。任河漂流的惊险、茶山风光的自然、民俗小区的幽深、擂鼓台的厚重……如今已成为众多游客慕名前往、流连忘返之地。紫阳茶山风情园顺势做大,投资300多万元铺设上山柏油路,投资50万元整修餐馆、住宿设施,每日接待游客130多人次。田园农家乐发展形势喜人,仅城关镇新桃村的农家乐年收入就达400多万元以上。
茶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响亮名片。全县注册落户境外企业50多家。仅今年的西洽会、龙舟节该县就签约项目13个,引进投资近3亿元。走马紫阳广大城乡:一纵四横公路建设炮声隆隆,任河、汉江10余座电站建设机器轰鸣,遍布山川的数十家矿山人头攒动。依托项目带动,该县经济正在迸发无穷活力。
“有文化魅力才有经济活力”,县委书记罗雪剑在接受采访时说。紫阳素有茶乡、歌乡之美称。多少年来,该县始终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着力于紫阳文化的打造。将紫阳民歌文化及其它地方文化挖掘、整理,统归于紫阳茶文化做大做强;将紫阳工农业经济发展归位于茶叶经济牵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去年,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紫阳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紫阳的文化依托茶文化而兴起,紫阳的经济依托茶文化而繁荣,紫阳更是依托茶文化凸现自身特色,赢得源源不断的外界支持和发展机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