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石泉县广大农村,扑面而来的是蓬勃发展的滚滚热潮和生机:常年冒烟的“老虎灶”被天然沼气所取代;坎坎坷坷的乡村土路变成了宽广平坦的水泥路;田野里的水稻、蔬菜、瓜果显示出勃勃生机……在这片勃勃生机的背后,是石泉近年来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这一目标,创建省级“三级联创”先进县的结果。
抓关键 形成新格局
在石泉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30位县级党员领导都有一本党建联系“红皮书”,乡镇每位科级领导都有一本“黄皮”党建联系日志,书上从党员的发展、阵地建设、党员作用的发挥,凡牵扯到党建方面的事情,在里面都能找到相关的任务、时限,一册在手,一目了然。这是石泉县在三级联创中构建联动共管的工作措施的一个方面。
“三级联创”活动关键是抓人、抓一把手,抓责任。为此,该县先后印发“基层党建争创‘十面红旗’”、“五个好基层党组织”等实施意见或方案,建立县级、乡镇领导党建联系点制度,突出“一把手”队伍建设和各级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明确了县委书记为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的第一责任人、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并把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和书记的责任联在一起,目标联在一起,任务联在一起,奖惩联在一起,实行基层党(工)委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和村级党建组织工作检查制度,实行党建组织工作“一票否决制”,将检查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责任网络和县级几大班子和成员“几个轮子一起转、人人自觉抓党建”的良好领导格局。如今,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县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三级联创”工作,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党建联系点30个;城关镇、池河镇、饶峰镇定期召开“三级联创”活动分析会,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后柳、中坝、喜河等乡镇领导干部带头“蹲村包户”。过去村级党员活动室建设是个难题,现在在各级领导协调下,按照“标准统一,质量优良,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适度超前”的建设目标,筹措资金300余万元,43个总面积达5000平米的高标准村党员活动室已投入使用。
破难点 注入新活力
“三级联创”,关键是“联”,活力在“创”。该县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探索新路子,寻找新载体,建立新机制,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带领发展的能力。开展“县级领导四联四包”、“部门帮扶结对”活动,30位县级领导建立工作联系点45个,联系不同层次群众400多位,包抓重点工作132项,各个部门与80多个村建立帮扶关系,1000余党员与2000贫困户结为帮扶对子。在农村开展“绿色家园、和谐庭院、幸福村庄”主题实践活动;在民营经济组织开展“党工共建”活动,建立了党工共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两新”组织党建联系点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在社区开展 “温馨家庭、和谐社区、平安城镇”主题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共举办技能培训班220期,筹集发展资金1亿多元,受惠农民群众8万余人。建以蚕桑为主导的“一村一品”重点示范村54个,组建产业协会52个,近2000多名具有专业技术的党员、各类乡土人才和农村经纪人成为各类协会的骨干力量。全县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组建率达100%。完善《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出台《村党支部工作规则(试行)》、《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全面推行了“村党组织“五步”工作法”。通过这些措施,形成了议发展、谋发展、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着眼于培植骨干力量,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创造性的建立了领导干部自荐制度,全面推行票决制,差额推荐、差额考察、“两圈”考察等10余项新的干部选任机制,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着眼于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带头发展的能力。启动“党员先锋岗”实践活动。对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对有职党员实行“亮牌上岗”。同时,推行了党组织和党员 “双承诺” 及“承诺销号”制度,对党员立足岗位进行全程纪实。目前,全县3千多名党员成为各个领域的顶梁柱、主心骨和排头兵;实施“双推双培”、“三培三树立”工程,全县共发展党员728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805名,培养、树立10个“红旗党组织”、186个“五个好”村党支部, 876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270名农村干部标兵,450名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信任的党员进入村级领导班子,其中有60个担任村主职干部。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工作,70%以上农民党员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
着眼于基层党员干部激励保障,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原动力。县财政出资200万对干部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在15个乡镇机关启动了“五小”工程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建立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已为全县220名年满60岁、任职2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贴,并积极探索生活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制度,每年筹措10万元慰问老党员和帮扶困难党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